客庄祭事─屏東縣竹田鄉祭祀文化
- 出版機關: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編/著者:日創社
- 出版年月:民國98年12月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左傳 成公十三年) ,祭祀是社會文化重要的一環,也是文化重要的載體,展現文化的精髓,也傳遞重要文化內涵。本書「客庄祭事:屏東縣竹田鄉祭祀文化」,即是記載竹田客家鄉親 的祭祀文化,祭祀也是祭事,「祀」代表禮節與儀式,「事」代表眾人之事、社區參與,傳達南部客家人「祀天敬地」的文化,傳達客家信仰文化。
本書是客委會「客庄文化資源深入主題調查」的成果,但本書不是硬梆梆的成果報告,而是將相關資料轉化成民眾輕易瞭解的文字,尤其配合大量的社區文化地 圖,說明相關地點與儀式路線,成為本書的特色之一。本書主要分成四個篇章,第一個篇章為導論:走讀庄頭,介紹屏東竹田鄉的歷史文化。竹田舊名為「頓物」, 是南部清代聯防體系「六堆」中的「中堆」,居民大部分為客家人,擁有豐富的客家歷史文化。
書中所附西勢村請伯公路線圖,一同尋訪客家祭祀的信仰風采。 | |
第二為主題篇:文化行旅,是本書的重點,分成數篇介紹竹田的祭祀文化,首先整理竹田信仰行事曆,從正月的天公生到年底完福,透過信仰的年中行事,一窺竹 田的民俗生活,次而介紹竹田信奉重要神祇的故事以及寺廟歷史,竹田公廟奉祀玉皇大帝、聖君(法主公)、三山國王、玄天上帝、神農大帝、朱王爺、以及最多奉 祀的中壇元帥(三太子)等神祇(當然處處可見的伯公例外)。也介紹象徵六堆客家英勇歷史的忠義祠,奉祀因參與平亂(朱一貴事件),而犧牲的客家先民。
本書用最多篇幅介紹土地公,一位在台灣漢人社會分佈最廣的神祇,進到台灣漢人的聚落,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土地公廟,這是台灣聚落普遍景象,連 擁擠的都市空間內,土地公也可擁有一席之地。土地公是台灣人最親近的神明,近年有人就用「神仙里長伯」來稱呼,可見在漢人社會的重要地位。
在客家聚落,土地公被稱為「伯公」,扮演重要的角色,在聚落不同的空間上設置,守護著村莊、水圳等。書中詳細調查竹田伯公,標出相關位置,述說其建立的 歷史,以及與居民的故事,並記錄「春福」、「秋福」(還福),這兩項客家重要的祭祀活動,記錄其過程,以及每一個聚落所請伯公與神明,並將其製作成詳細的 示意圖,清楚表達儀式的空間關係。也介紹客家常見的惜字亭(敬字亭),雖然惜字亭不止在客家聚落內,但在南部的客家聚落,卻擁有龐大的數量,展現客家惜字 重文的風氣,而重視讀書的風氣,也讓竹田擁有數座與功名有關的文筆亭。
祭祖也是客家重要的「祭事」,除年節到宗族祠堂祭祀之外,更要 選擇一個時間掃墓,稱之為「掛紙」,不過很多人選擇清明不一樣,竹田與內埔、萬巒等地區,其掃墓由三地共同約定,同時舉行「掛紙」,書中對於祭祖文化有豐 富的紀錄。本篇最後記述六堆客家的特殊祭品:「盤花」,利用隨手可得的花材,簡單卻充滿誠意的方式,敬供神明。
豐耘印記篇則是收錄竹 田舊地名、寺廟一覽表,以及田野所收集的儀式資料,對於研究者具參考價值,最後附錄:踏查尾聲,表述田野團隊的各項心聲,以及各項所得。
本書詳細記述竹田的祭祀活動,並用清楚且生動活潑的方式表達,足見調查與出版單位之用心。但也必須提出幾點可以再討論的部份,第一個是三山國王到底是不 是「客家的守護神」,學者已提出新看法,需再參酌;另聖君的文化現象,是否受閩客混居影響,依筆者的田野經驗,六堆地區有為數眾多的聖君廟,可能比台灣閩 南區域的密度還高,也需再思索,還有幾項閩客習俗比對,不能表達全貌。但是以上都是筆者淺見,不影響這本深入淺出好書的可讀性,畢竟這不是嚴肅的學術著 作,而是透過詳細的調查,表達客家的風俗。透過本書,讓我對竹田的信仰活動,有一全面性的瞭解,下一次將拿著這本書按圖索驥,走訪體驗客家祭祀。
- 珍藏書籍:OPEN找書途徑、國家網路書店
- 延伸閱讀: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