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新聞消息

覓境-水下文化資產 AR+VR 虛擬實境體驗展

展覽藉由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與360度環景攝影技術,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讓您即使不在現場,也能體驗虛擬技術帶來的臨場感,彷彿置身水下考古工作現場,一覽水下文化資產的真實場景。

科技考古:《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開幕

摩蘇爾是中東歷史名城,伊斯蘭國ISIS引發的戰亂造成居民流離失所,當地珍貴的古蹟也成為文化滅絕下的犧牲品。一群捷克的歷史和考古學家,連同伊拉克的合作成員,透過衛星影像、遙測技術、歷史照片等,針對這場文化浩劫展開系統性的回溯與記錄。「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2017年2月在捷克科學學院首度發表,臺灣是海外首次展出。展覽內容呈現長期考古調查的成果,並透過AR擴增實境、3D立體列印等技術,以數位形式重現瀕危以及消逝的摩蘇爾城遺蹟,此外現場特別展出世界知名的努爾大清真寺哈德拔宣禮塔3D立體列印模型。(國家圖書館新聞稿2017.11.21)

《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

摩蘇爾是中東歷史名城,伊斯蘭國ISIS引發的戰亂造成居民流離失所,當地珍貴的古蹟也成為文化滅絕下的犧牲品。一群捷克的歷史和考古學家,連同伊拉克的合作成員,透過衛星影像、遙測技術、歷史照片等,針對這場文化浩劫展開系統性的回溯與記錄。「瀕危的摩蘇爾古蹟」特展,2017年2月在捷克科學學院首度發表,臺灣是海外首次展出。展覽內容呈現長期考古調查的成果,並透過AR擴增實境、3D立體列印等技術,以數位形式重現瀕危以及消逝的摩蘇爾城遺蹟,此外現場特別展出世界知名的努爾大清真寺哈德拔宣禮塔3D立體列印模型。(國家圖書館新聞稿2017.11.21)

伊能嘉矩全台調查120週年 台大辦特展

台灣大學今天起舉辦「觀風蹉跎—伊能嘉矩的田野歷程書誌展」,紀念台灣日本統治時期研究者伊能嘉矩展開「全台大調查」120週年。特展策展人陳偉智表示,特展中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標示伊能嘉矩在台灣埔里地區的踏查活動,把他每一天行程,經過哪些村落,跟哪些人見面,和地圖整合在一起,讓參觀者對照今昔變化。(聯合新聞網2017.11.12)

大台南水資源地圖發表 將建立適合南市中小學的環境教案

台南市政府環保局補助長榮大學,以曾文溪流域生態設計大台南氣候變遷水資源調適地圖,建立適合中小學生的環境教育教案,15日在文元國小舉辦示範教學發表會,邀請青草國小學童體驗全新教案,感受環境教育的樂趣。(華視新聞2017.11.15)

築蹟特展

全台擁有最多「服役中」歷史古蹟的單位,就在台電!你知道台電除了供給全國用電,還擁有許多歷史古蹟老建築嗎?台灣電業發展史超過百年,更因歷史發展,土地、建物產權移轉等因素,至今保存許多電力與鹽礦業等歷史古蹟建築,台電特別集結來自13個獲「政府認證」的歷史古蹟建築等相關近百件珍貴歷史文物資料,舉辦「築蹟特展」,自今(14)日起於台電大樓開放展出至明年1月18日,歡迎民眾一同共賞電力古蹟之美。

台電首辦古蹟建築展 歷史文資寶藏等你看

全台擁有最多「服役中」歷史古蹟的單位,就在台電!台電首度集結來自13個獲「政府認證」的歷史古蹟建築等相關歷史文資,舉辦「築蹟特展」,自今(14)日起於台電大樓開放展出至明年1月18日,歡迎民眾一同共賞電力古蹟之美。全台擁有最多「服役中」歷史古蹟的單位,就在台電!你知道台電除了供給全國用電,還擁有許多歷史古蹟老建築嗎?台灣電業發展史超過百年,更因歷史發展,土地、建物產權移轉等因素,至今保存許多電力與鹽礦業等歷史古蹟建築,台電特別集結來自13個獲「政府認證」的歷史古蹟建築等相關近百件珍貴歷史文物資料,舉辦「築蹟特展」,自今(14)日起於台電大樓開放展出至明年1月18日,歡迎民眾一同共賞電力古蹟之美。(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稿2017.11.14)

台灣首次 淡蘭古道沿線百年土地公廟大調查

「土地公廟」,是台灣普遍的民間文化信仰,在深山峻嶺,也可以見到祂們的身影。建築師劉憲宗、藍天登山隊和崇光社區大學共同合作下,首次進行淡蘭古道小土地公廟調查,透過測量、記錄、編號,淡蘭古道上的百年石頭打造土地公廟有了「身分證」,建築師劉憲宗表示,全台小土地公廟約有一千餘座,其中又以淡蘭古道250座最多。目前,淡蘭古道上,又以雙溪最多,光是雙溪泰平里就有33座,透過祂們的身影,可以了解先民開懇遷徙的足跡。(新頭殼newstalk.tw2017.11.08)

台南2河道地下化 拿古地圖尋景

台南市有兩個地下化的河道福安坑溪和德慶溪,文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要讓部分河道重見天日,由國中小學生組成的彩虹斑馬水環境守護志工隊利用府城歷史溯溪戶外教育課程,循舊河道探查30個景點,發現文史之美,期待河道再現。(聯合新聞網2017.10.25)

看圖碑聽故事 創意城市導覽系列活動

台灣民俗中流傳不少關於蔣公子的傳聞軼事。那個傳說中的知府公子哥兒,原型就來自三位來台上任的蔣姓知府,分別是蔣毓英、蔣允焄、蔣元樞。而其中,又以蔣元樞出身官宦名門,任內政績更是集結成《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包含不少府城的重要建設和七寺八廟的整建修葺。這次,我們要藉由四條實地走訪路線,來一窺蔣公子傳說引人入勝的神秘面紗。

尋找台南文化密碼 從蔣元樞建築圖碑看府城故事

清代台灣知府蔣元樞在台3年,捐俸倡修許多建設,也留下多幅建築圖說,迄今台南孔廟、府城隍廟等處,仍可看到蔣元樞立的建築圖碑,社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協會將於10月舉辦「創意城市導覽活動系列─看圖碑聽故事」,帶民眾從蔣元樞的建築圖碑看府城的故事,尋找其中的文化密碼。(自由時報2017.09.27)

歸仁敦源聖廟 震後修復啟動

〔記者吳俊鋒/歸仁報導〕有「新豐區孔廟」之稱的歸仁敦源聖廟,迄今已九十年歷史,雖屬私人產權,卻被視為地方文風的代表,二○六強震時嚴重毀損,市政府努力爭取賑災善款,協助復建,連同設計、監造等,整修總經費八百萬元,昨天正式開工。(自由時報2017.09.27)

武陵環島社考古 發現古水圳水橋故事

桃園市武陵高中受大溪木博館委託調查日治時期大溪郡警察課長軼事,意外發現90年前位於現今桃園復興區羅馬公路52公里處完成的水道橋遺蹟,帶隊老師姜昌明說,考證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5月6日的報導,這條水圳的興建過程耗費人力龐大,曾經動用原住民、專業人員與警備員共約1萬6000人次,落成通水式也在奎輝溪的取水口盛大進行。(中時電子報2017.09.24)

循著先人足跡看消失的埤塘 我們應做什麼?

台南的埤塘逐漸消失了,真理大學講師莊孟憲與團隊正深入社區提倡守護埤塘,喚醒居民對在地文化的認識與記憶。記著跟著國小老師徐耿肇走進鄉間走訪,除了老人家小時候嬉遊的埤塘都不見了,兩年前還在的埤塘,現在也被填平了,只能留在記憶中。(聯合新聞網20170923)

東華學生繪開放街道地圖 七星潭山水更完整

OpenStreetMap(開放街道地圖,簡稱OSM)在全球盛行,台灣也有群默默在製作的志工。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郭俊麟,就在花蓮七星潭繪製「四八高地」、海岸地圖等,帶領學生探索並繪製,預計未來可讓更多觀光客,甚至在地民眾了解居住地理位置。(聯合新聞網2017.09.18)

地方自製1970年代民雄職業別明細圖

約莫四個月前,吳藥師開始著手田野調查,穿梭歷史街坊、蒐集黃頁名錄,期能完整記錄1970年代民雄市街的工商樣貌;此圖構想來自日治時期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當時,台灣較具規模的市街都擁有自己的職業別明細圖,一直以來未成氣候的民雄市街,沒有機會被記錄下來。(七星藥局FB,2017.09.03)

大河之市 桃園水文化地景特展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

水文化地景特展 看見桃園發展脈絡

桃園地區擁有完善的陂塘及水圳系統,早年更被稱為是千塘之鄉,因此市政府規劃水文化地景特展,透過圖片及文史資料的呈現,讓民眾了解水與桃園市發展的脈絡關聯。(中央通訊社2017.09.02)

4000年前台灣首都在哪?考古學家:台東

南島民族是否發源自台灣一直是人類學家研究的重點,成大考古研究所長劉益昌12日更明確的指出,南島民族不但發源自台灣,而且當時台灣的首都就在台東,南島民族從台東帶著玉器當成信物,航向東南亞等國,4000年前的台東可能比現在還熱鬧!(中時電子報2017.08.12)

卯澳漁村社區導覽地圖 民眾深度探訪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為營造親海環境,去年利用QR-CODE語音導覽,介紹利洋宮、卯澳漁港及吳家樓仔厝;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貢寮區福連里、卯澳海洋驛站和卯澳社區發展協會,今年也共同規畫卯澳漁村社區的12處導覽地圖,讓民眾能以自主導覽的方式,進行漁村的深度探訪。(NowNews今日新聞2017.08.15)

古蹟真的「活」了! CCC創作集漫畫數位體驗展再現歷史

文化部長鄭麗君上任後,把古蹟活化與再造歷史現場做為重要施政目標,可是,古蹟究竟如何活化呢?透過修復、使用、數位化,還可與青少年通俗文化結合,透過漫畫與科技的跨域共創,「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漫畫數位體驗展」,居然把古蹟「北門」與乘載許多老文青記憶的「明星咖啡館」都變成漫畫人物了,鄭麗君站在「北門」旁邊合照,忍不住說,果然長得很宏偉!(自由時報,2017.08.17)

苗栗新增2歷史建築 後龍糧倉、南江村福德祠見證歲月

苗栗縣又新增2處歷史建築了!「原台灣省糧食局後龍1號糧倉」及「南庄鄉南江村福德祠」最近經苗栗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歷史建築登錄審查,近期將公告,成為苗栗縣第41及42處歷史建築。(聯合新聞網2017.08.18)

文化部106年度「加速文化內容開發與科技創新應用補助要點」

文化部為協助催生臺灣文化內容及衍生創作,並連結科技或創新商務模式,帶動文化科技應用與內容服務生態發展,特定訂「加速文化內容開發與科技創新應用補助要點」,啟動「文化內容科技應用旗艦計畫」,將分「文化內容開發組」及「科技創新應用與產業發展組」受理申請提案;申請作業自即日起至106年8月31日止受理。

文化部106年「國家文化記憶庫-在地知識成果數位公共化 基礎培力工作坊」講義資料

文化部106年「國家文化記憶庫-在地知識成果數位公共化 基礎培力工作坊」講義資料開放下載:※著作權基本認識與文化工作之實務運用※著作權於文化工作之實務運用※開放授權吸納與應用-如何活用創用CC及其他開放式授權於公務舉措

潭古說今頭頭是道 千歲團繪出在地老故事

古老的農村總有說不完的老故事,展現了在地人關心在地事的精神。屏東縣長治鄉潭頭社區今在太子宮舉辦一場「潭古說今.頭頭是道」地圖成果分享會,現場充滿溫馨與感恩,長輩們不但分享個人的參與心路歷程,也寫下真心的祝福,期望施理事長身體早日康復。同時在場嘉賓們亦為潭頭社區千歲團所製作地圖成果敬賀。(大紀元2017.07.16)

讓台南古地圖活起來

「讓台南古地圖活起來!」南台科大視傳系商設組、動畫組及創設組、工管共300多位學生一同合作,以台江地區為主題,結合時下流行的光雕動畫、實境遊戲、運用歷史考據和行銷企劃,推出超過50件以上的作品,盼能促進台江歷史教育推廣。(聯合新聞網2017.06.21)

萬華印記--尋訪萬華生活時空故事與心理地圖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為了讓大小朋友對於萬華地區有更深入的了解,自即日起至9月17日止,特別辦理「萬華印記--尋訪萬華生活時空故事與心理地圖」特展。透過百多件包括走讀桌遊、地圖方巾、觀光地圖、心理地圖、社區調查圖等展品,來述說萬華各個時期各個區域的生活時空故事,讓來參觀的學童跟民眾都能更想去認識自己所在的社區環境。

「萬華大富翁」帶你走進老街、老廟、老時空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暑期推出特展「萬華印記—尋訪萬華生活時空故事與心理地圖」,展現百多件萬華在地時空的走讀桌遊、地圖方巾、觀光地圖、心理地圖、社區調查圖等,還展出萬華300多年歷史第一套「萬華大富翁」,走進老街、老廟、老萬華的老時空。(聯合新聞網2017.06.28)

南臺科大 讓古地圖活起來

台南古地圖活起來!台南歷經荷據、鄭氏政權、日治,南臺科大整合7系300多位學生,透過光雕動畫、實境遊戲、桌遊等多媒體設計,再現荷據至明鄭時期歷史,引導民眾走進400多年歷史地景,塑造台江文史體驗新模式。(中時電子報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