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我們的祖先,由大陸移民來台灣,
當時六合地方,一片蠻荒,先民為祈平安,有人攜奉故鄉神明,謝府元帥神靈,定居新庄部落,
為感念神靈庇祐之功,眾人捐資出力,興建廟堂,日夜供奉,
廟宇建成後,曾數度修建,香火日漸鼎盛之際,
不幸遭遇日本軍侵略台灣,占領本庄後,為消滅我中華文化,
將廟內神像全部焚燬,並強占廟宇,改設為民眾補習所,
村民失去信仰中心,敢怒而不敢言。
直至台灣光復,村民重新聚資修繕,更新廟宇,但仍保留初建時所遺之泥磚墻壁,
雖一百餘年,至今仍完好如初,很具古蹟價值,此外並重塑神像數尊,
以讓村民虔誠膜拜。
仁和宮是新庄部落村民的精神象徵,它訴說著我們歷代祖先艱苦奮鬥的歷史,
我們今天持續著祖先的香火,更要發揚祖先創廟取名仁和的遺訓,
團結村民的意志,共同開創我們村庄更美好的未來,以告慰神明庇祐之靈和祖先遺留之德。資料來源: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
遜清乾隆前葉,有本村張朝居之先祖,由大陸渡台,移仕本村,爾時佩帶謝府元帥金身,安奉於自宅敬拜,香火日漸,信者日眾,至於乾隆十七年,眾議興建廟宇,是年告成,謝府元帥從此奉祀於廟中,嘉慶二年本境火災,罹難燬失,至嘉慶三年,得村民共同捐金一百五十元,而修復廟宇,年堙代遠廟宇漸次荒廢,眾不忍覩,又眾議修建,醵金三百五十元,於民國三年間,大修繕而重新廟貎 ,日政末期,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神像迫燒燬,廟宇改為民眾集會所之用,台灣光復後,於民國三十五年,杯村張萬成之主倡,鳩金彫塑在光復前失散去的神像,重振香火,至今鼎盛,香煙不絕,民國丙午年,值年爐主發起捐金增高二尺廟基,及油漆刷新,即是現在廟貌. 資料來源:台灣省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