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寮聚寶宮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YunlinCounty/mailiau/0913002-JBG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logo.png 光大寮聚寶宮 在地圖上檢視 寺廟資料表 寺廟附表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165 地址: 雲林縣麥寮鄉麥豐村光大寮36號 電話: 05-6932058 主祀神明: 蕭府太傅 主祀神明 (其他): 保生大帝、徐府千歲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蕭阿爺 陪祀神明: 福德正神 蕭奶夫人 包府千歲 斗姥元君 創立起始年: 1775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清乾隆40年(1775)(陳清誥,《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2) 清道光20年(1840)(《嘉義縣社寺廟宇明細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898) 建立沿革: 光大寮聚寶宮創建之始,溯於清康熙年間,迄今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期間原由日月吏大二使與保生大帝合併,奉保生大帝為主祀神,日月吏大二使為先鋒,復於清乾隆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日月吏大二使及保生大帝有感於蕭府太傅身負代天巡狩之重責,遂讓位於蕭府太傅為主祀神,並正式立名蕭王府。 話說清乾隆四十年五月夜晚三更時分,光大寮村民忽聞陣陣如雷之戰鼓聲,喊殺連天,村民驚慌不已,立即請示當時之主神日月吏大二使,經日月吏大二及保生大帝起駕開示:眾弟子勿感惶恐,待吾查察何方神靈侵犯吾境。同時勒令五道靈符,囑咐村民取帶刺之青竹貼符鎮守五方,以保護村民。事經三日,查證後再度開示,囑咐村民次日沐浴更衣,置天台,備香案迎接蕭府太傅之聖駕。眾村民由乩生引導至本鄉雷厝村北方濁水溪南岸濱海之處,於海市蜃樓之飄渺中,隱約可見一帆船,船上豎有一旗上寫:「奉玉旨勒令代天巡狩王爺總攝司蕭府代巡」,眾人一見立即跪地虔誠接駕,迎回村中祭祀,為聚寶宮崇祀蕭府太傅之始。 聖像洎自泉郡富美傳來,初時建築乃以竹造茅葺草創,不過使人瞻拜有所,及至咸豐年間,改造杉磚瓦造,方向坐西向東,宮號稱「富美宮」。至丁未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復行改築,宮號改稱「聚寶宮」,至己酉年完竣,遂舉設醮。明治四十四年新虎尾溪暴漲,洪水氾濫,濘泥混沒數尺,而廟地址低濕,水口出入反覆,神不能安妥,雖欲再行改築,況猶坐向未宜,至昭和十一年,是以遷移在舊廟北端,蒙官方認可,遂鳩資庀材,擇日興工,工事僅五個月就告竣。嗣後又因廟貌陳舊,不堪風雨,於民國六十七年鳩工重建,歷經六載,民國七十三年始告竣工。 (沿革內容節錄自《光大寮聚寶宮沿革誌》及廟內沿革碑文) 簡介與相關圖片: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祭祀活動: 聚寶宮慶典日期為農曆五月十七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一日以擲筊方式,請示蕭府太傅「請王」的良日吉時,吉時一到於新虎尾溪出海口「迎王」,此段過程係蕭府太傅回天庭述職後,再回聚寶宮就職的儀式。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巡幸遶境八股,有光大寮、興化寮、麥寮、番仔寮、馬山厝、阿坤厝、新吉庄、湖仔內等八股轄區,由阿坤厝、馬山厝、番仔寮、新吉庄、湖仔內輪流負責派飯擔的膳食工作。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聚寶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吳錦章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古物與文物: 敘事性裝飾題材: 非敘事性人物裝飾: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許貝如 填表日期: 2012-08-19 11:45 祭祀族群: 泉州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神明指示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請王 (固定) 籤詩 藥籤: 大人 運籤: 六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