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本廟創立于乾隆末年供奉三界公,號日三界公廟,其他緣起未詳,同治二年,有地方善士賴行,斡旋修繕一次,至光緒八年,有本庄賴氏者,改建一土角造,十二坪左右小廟宇,旋至光緒十五年,又有庄民醵金二百元,加以重建
傳遻,光緒十二年間,當時本村賴春德參加抗日義士賴福來之黨,日軍侵境到本村時,被惡徒密告日軍,日軍將本村村民殺死十九人,其中賴春德假死混在群屍中,幸脫險境,嗣後賴春德彫塑了三尊三界公,日夜虔奉於自宅,本村建廟後,賴春德所奉三界公,迎入廟內奉祀
迨至民國四十九年,本廟年久失修,楹角傾頹,不堪神棲,因此眾議重建,選擇舊址,鳩金興工,同年十月竣工
乾隆二年,供俸三官大帝、神農大帝、註生娘娘,爾後有村民由南投求得蔭林祖師公,置於廟供養,其他緣起不詳。三泰宮初時是茅草房舍,同治二年的時候是地方信士賴行發起修繕。光緒八年本村賴姓信士改建土角厝十二坪左右小廟。光緒十五年村民合資二佰元加以修建。光緒十二年本村村民賴春德先生參加抗日義士賴福來起義,日軍侵境本村之時因遭受密報,日軍屠殺本村村民十九名,其中賴春德先生假死於群屍中,因而幸運逃離險境,事後賴春德先生有感三官大帝神恩,雕刻三尊三官大帝,日夜在家誠心祭拜,經村民一致要求,才迎請廟中受村民共同供養,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因年久失修,屋角殘缺不堪,處境危險,因此選在舊址重新修建,加以興工,在同年十月完成修建。因為九二一地震的關係,當時主委賴振成先生,因有感建築結構安全性,而發起修建工作,經三泰宮管理委員會同意,重新起建,於九十三年發包新建,地方信眾捐獻相助之下,在同年十二月完工,花費約六佰萬元,完工後並舉行安座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