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埤麻天福宮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220
地址: 雲林縣斗南鎮埤麻里埤麻84號
電話: 05-5978141
主祀神明: 關聖帝君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關帝聖君
陪祀神明:
玄天上帝
九天司命真君
孚佑帝君
五穀仙帝
中壇元帥
觀世音菩薩
武德尊侯
城隍
土地公
創立起始年: 1838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清道光18年(1838) ( 陳清誥,《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2 )
  • 清道光18年(1838) ( 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下》,雲林縣政府、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95)
  • 清光緒24年(1898) ( 天福宮沿革誌碑文,1997)
  • 清光緒24年(1898) ( 天福宮明善堂,《天福史記、明善之道》,1982)
  • 清光緒24年(1898) (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之天福宮歷史沿革)
  • 明治35年(1902)  ( 相良吉哉(Sagara Yochiya),《臺南州祠廟名鑑》,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33)
建立沿革:

臺南州祠廟名鑑-天福堂

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天福堂內容如下:

天福堂

所在 斗南庄大東

教別:儒教

祭神:關帝君、關平、周倉、玄天上帝、觀音佛祖

創立:明治三十年

信徒:百五十人

例祭:舊曆三月二日,五月十三日

爐主:大東 沈角

 

根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之記載「天福宮」相關內容如下:

地       址:斗南鎮埤麻里埤麻。
創立年代: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公元一八三八年)。
奉祀主神:關聖帝君;合祀:玄天上帝。
祭典日期:農曆三月初三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管 理  人:沈造
沿       革:
道光戊戌之歲,埤麻保信士沈子細,身患克端之疾,榮膺天眷,受他里霧堡「金府王爺」降乩明示:「關聖帝君」鸞駕要住埤麻堡。
眾感帝恩,庇佑群生,當時只有令旗一面,得興建祠堂一草廟,以庶民膜拜,從此威靈有赫,靈應萬靈。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之歲,庄民為祈求平安,眾議醵金二百元,重建廟宇,同年入火落成。
光緒三十三年丁末之歲,眾感神功浩蕩,感應殊深,庄眾提倡雕塑「關聖帝君」金身,以代往來的令旗。
民國元年,颱風浸襲,拜殿倒壞,再由庄民有志捐資修建。
至民國十八年己已之歲,有埤麻堡保正沈其,埤麻西堡保正沈貢槌及沈欉等信士,又發起募捐重建磚造廟堂。
號稱「天福堂」。
更加香火鼎盛,得遐邇信者往來參拜,共仰芳型。
民國五十四年乙已之歲,埤麻里沈福,西伯里沈田、沈富昌等信士,主倡增建拜亭及修繕後殿。
總工程費及設備費二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元。成為現在富麗堂皇的堂貌。
至民國六十一年為配合社區建設,里長沈能海主倡增建「中興台」戲台一座。
本堂增建拜亭重修後殿,委員茲誌如下:
主任委員:沈福。副主任委員:沈田、沈昆和林天生。
財務組委員:沈富昌,沈身春,沈長庚。總務組委員:詹炳乾,簡上福,沈來專,沈林義,沈熊。
工務組委員:沈慶和,沈慶田,劉乞,沈松茂,沈傳榮,沈辛酉,蘇閂。
勸募組委員:沈進丁,沈江波,沈滿漢,沈寶林,蔣復到,朱茂臨,沈水金,沈華懃,沈正,張化蘇。
設計者:沈造。
地方協助人士:沈近仁,沈華意,蔡清二,沈新裕,沈慶清,沈迪,沈養,沈萬莪,沈身春,沈文溪,
沈進丁,沈傳壽,沈慶和,沈四季,沈茂昆,朱茂臨,陳香,沈文聲,黃再和。
現任主任委員:沈造。
現任副主任委員:詹炳乾。
委員:沈富昌,蔣復到,簡上福,蔣春長,沈進丁,林清江,沈文受。
協助委員:沈能海,詹繁宗,沈慶田,沈江波,沈身春,沈慶和。
廟祝:張朝琴。

 

 

根據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下集)之記載「天福宮」相關內容如下:

廟  名:天福宮

教  別:道教

供奉主神:關聖帝君

陪祀神明:玄天上帝、中壇元帥、神農大帝、司命真君、孚佑帝君

創建年代:清道光戊戌年

創  建 人:沈子細

廟      址:雲林縣斗南鎮埤麻里84號

電      話:(05)5978141

寺廟沿革或簡介:

本廟源自道光戊戌年,由埤麻保沈子細信士等,有一天奉金府王爺降乩明示。關聖帝君鑾駕要永住埤麻,以感化萬靈,保佑眾生。當時只用令旗即刻興建竹造廟堂,後由於關聖帝君神威顯赫造福蒼生,是故信徒日增,至丁未年始雕刻金身供奉,至此神威浩蕩救人無數。迨至民國己已年,由埤麻東保正沈其等信士,及埤麻西保正沈貢槌、沈檀等信士,發起募捐,深獲各方大德熱烈響應,得以興建磚造天福宮,以受四方信士祭祀,共仰聖靈,香火日盛。民國乙已年埤麻里沈福興與西伯里沈田、沈富昌等,諸位信士提議重修後殿,興建拜亭,越一年竣工,廟貌巍峨莊嚴,使一代聖君更顯義氣風發,忠凜然永照寰宇。(資料提供者:大東國小沈昭雄)

 

 

天福宮-沿革誌

天福宮沿革誌,如上圖,其詳述內容如下:

本境昔稱「大友」,於明末荷蘭人治台時,已有先民在此開發。以唐山建材築一座福德祠,供奉從漳閩迎來之玄天上帝、五穀王、灶君公、福德正神等神尊。為庄民宗教信仰中心。後因道路擴建而拆除,神尊移香萌櫱之天福堂。

當日本治台時先民抵抗,本庄險遭圍剿,幸蒙帝爺公慈雲垂,大顯神威,提前降乩示警,速變庄號,改稱「埤麻庄」,始得幸免滅庄之厄。

清光緒戊戌(1898)信士沈子細受他里霧堡(現斗南代天宮)朱府王爺降乩明示,關聖帝君鑾駕要住埤麻,保佑群生。其時只用令旗。興建帝君壇,為庶民崇拜,威靈有赫。

至翌年始雕金身。神功浩蕩,感化殊深。

再於民國己巳年(1929),東保沈其等,西保沈貢槌、沈欉等信士發起募捐,興建磚造天福堂,以受四方信士往來祭祀,共仰芳馨,香火不絕。

又至民國乙巳年(1965),埤麻里沈福、西伯里沈田、沈富昌等信士,組成興建拜亭,重修后殿,以為來人效忠義於人間,表丹心於國家。

民國乙卯年(1975)季春,信士沈造、詹炳乾、沈富昌、沈良心等焚疏乞派新乩童。迨至八聖佳節期,南天降佳音於石龜溪贊天宮感化堂,恩准本堂陞宮並設立明善堂。以勸化世民。境民雀躍萬分,積極籌劃。荷蒙母堂先賢悉心輔導,鸞下生虔地研習,進步甚速。

丙辰年(1976)梅月上一日玉旨頒堂,奉旨開期濟世,神威大顯,霑沐神恩者不計其數。

甲戌年(1994),管理委員會主委塗茂昆暨信士沈騰雄,見廟貌老舊,並已龜裂漏雨,有礙觀瞻,有失誠敬。眾士商議,敦請沈能海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會,並請西伯里長沈政德、埤麻里長劉慶德輔佐。並請沈倉慶設計,承蒙諸多善信熱情響應參與艱巨工程,並得民選第一屆管理委員會諸位委員鼎力共持。

丁丑年(1997)陽月十九日,於焉堂構更新,巍峨聳立,金碧輝煌,美侖美奐,莊嚴肅穆之新廟竣工。

 

根據「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查詢「天福宮」之歷史沿革,其詳述內容如下:

座落於本庄84號的天福宮最初建廟於西元1898年(清朝光緒戊戌年),當年斗南的朱府王爺(今之代天宮)降乩聖示關聖帝君降鸞於埤麻庄,以竹造廟堂;民國18年由地方人士發起募捐改建成磚造;民國54年興建拜亭及重修後殿,後於民國86年重新募款改建而成今日之樣貌。

天福宮除主神關聖帝君外,並供奉玄天上帝、中壇元帥、神農大帝司命真君、孚佑帝君。昔日曾因神明顯靈賜予信眾奇妙丹水,治癒眾人疾病;以及在牛瘟盛行之年,聖賜紅綾丹水,使村民避免牛瘟之災,而香火鼎盛、信徒日增。今日更是聚落庄眾的信仰中心。

天福宮每旬一、四、七日是乩日,當日晚上九時左右發乩,桃筆寫字,由唱生解讀及紀錄生筆錄,其內容詞句多奧妙發人省思,以勸人向善為主,信徒詢問健康問題也都獲得改善。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聖誕,廟方有野台戲與獅陣遶境活動,早年每年每戶都擺設宴席宴客,近年因工商社會繁忙,不再擺席,只拜牲禮果品奉獻。

參考資料來源: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之天福宮歷史沿革

 

簡介與相關圖片:

天福宮-殿內正觀

 

天福宮-正殿全貌

 

正殿主祀:關聖帝君正殿陪祀:玄上上帝,司命真君,孚佑帝君,神農聖帝,太子爺公,觀音菩薩,福德正神
下述簡介天福宮所供奉諸神聖佛之由來資料,係參考天福宮明善於民國七十一年歲次辛酉年花月出版之「天福史記、明善之道」之書,係由廟方所提供之參考資料。

文衡聖帝,本堂主神,主席恩主,一般稱祂「帝君公」,就是關聖帝君(如下圖)。祂於清道光戊戍年間,(距今一百四十多年前。註記:此距今年代是以當時民國七十一年發行「天福史記、明善之道」此書為計算年限),降乩於他里霧社頭朱府王爺廟(現今斗南代天宮又稱王爺公廟),自願至本境護佑庶民,並先以「令旗」蒞臨本地。
稍後由地方紳士沈子細先生發動境民建公廟於現址並雕金身(含關平太子及周倉將軍)。
日據時代,日人曾為消滅我民族意識而大舉毀廟寺焚神像。由於虔誠弟子,沈止、沈身春等善信,機智涉險藏匿,始有今日之存。(至於內殿中央體型莊穆魁梧的一尊是成立鸞堂之時,奉南天旨意新雕塑的,鎮堂主席恩主寶座。)本廟的許多威蹟,都是祂所感應的。是最受崇敬的神尊。
天福宮-鎮殿主祀-關聖帝君
天福宮-鎮殿-關聖帝君
天福宮-鎮殿-關平將軍
天福宮-鎮殿-周倉將軍
北極玄天上帝:是本堂四聖恩主之一,村民稱祂「玄帝」或「帝爺公」。本堂奉有二尊,大小形態相當。對面右側一尊稱「老帝爺」,左側一尊是「四帝爺」。
老帝爺在荷蘭番侵台時已由先民從「唐山」恭奉在本境,因年久失傳,己被遺忘。斯時適有一善信有事請教香烟鼎盛的「太和街三山國王」三山國王降乩曰:「吾有一哥哥在此,何不就近請教之?」善信聽示,四處尋覓,終於「頭前竹圍仔」庄中一小廟得玄帝神像,叩問之下,果獲意外靈驗,此訊一傳出,立刻轟動,前往膜拜求問者絡繹不絕,路為之一塞,村民乃決議奉進本堂,之後神威更加顯赫。祂的神像特別沈重,是「烏心石」雕刻,可證由唐山奉來無疑。
天福宮-鎮殿-玄天上帝(老帝爺)
四帝爺」(如下圖),在日人焚燒神像,已被集中於斗南庄役場(公所)。擬定翌日焚毀。玄帝顯蹟,由一服務役場有緣善士,伺機暗藏攜回家奉祠。(俟至日人戰敗,台灣光復時始送還本廟)。延至民國卅四年四月間,二次大戰末期,斗南街上遭受美軍飛機轟炸,頓時遍地火海。民房皆被燒毀,獨留一幢安然無恙。此一幸免於難的家,正是藏匿四帝爺神尊的善信。由此可證,神絕不辜負虔誠的信徒。
天福宮-鎮殿-玄天上帝(四帝爺)
司命真君:俗稱「灶君公」是家喻戶曉的慈悲可親的神尊。本堂供奉有二尊。原來一尊神像很小,是屬袖珍型的(如下圖此尊便是),但祂的來頭不小。本境先民,在荷蘭番治台時,已在西伯大路,現沈來昆先生宅前有座三王廟,它的廟基,圍堵皆用由唐山運來之石板。廟壁是以「蔴薯灰」粘砌。以保守之推計,該有兩百年以上之歷史。後來因路面拓寬,現已無存。這尊神像就是在那裏併入本堂的。
設堂後新雕一尊。也是本堂四聖恩主之一。時常降乩教化,字字珠璣,句句真詮。鸞下生蒙受啟化,獲益不鮮。
天福宮-鎮殿-司命真君
神農大帝,也稱「五穀王」,如上圖。先民開拓本境時,已建有一小廟叫做「五穀王廟」。年久失修,破損不堪,庄民廢之,將神尊奉入本廟。對農事與醫藥特具專長。善信求教,靈驗異常。可謂本堂之特色也。
天福宮-鎮殿-神農大帝
觀音菩薩:設堂後新雕之金身。為挽救世道頹風大發慈悲,時常降筆闡示做人道理而諄諄善誘。只要您有緣聆聽祂的教誨,就是頑石也會點頭呢!
天福宮-鎮殿-觀音佛祖
孚佑帝君:就是呂洞賓祖師,是八仙之一。設堂後奉旨新雕之金身,為本堂四聖之一。
(如下圖左後方之神尊)。
天福宮-正殿-玄天帝與孚佑帝君
太子爺公:太子元帥、中壇太子、三太子合稱太子爺公。(如上圖)
本堂奉祠太子爺公的經過是這樣的:
(一)三太子:本是地方望族沈貢槌老先生家宅神,因神威顯赫,靈驗異常。為使更多庄民能同沾恩澤,而獻給本廟。
(二)二太子:虎尾鎮廉使庄吳氏善信,蒙受恩德,為答神恩,私款雕金身,獻給本堂。保護庄民,神威顯顯。
(三)大太子:光復初時,與二太子新雕金身、於頭前溪仔畔開光點眼時,半空突來三盞明火有如斗大,蔚為奇觀。待點眼完畢時始散滅無踪。參與其事者,見其狀莫不嘖嘖稱奇。
從此三兄弟齊聚本堂矣,神通更為廣大,常受善信迎請鎮宅,解脫民困,靈驗異常。設立鸞堂後,時常登台勸世、或濟世、雙管齊下,蒙受恩典善信劇增。
天福宮-正殿-中壇太子
福德正神:亦陞堂後奉旨新雕者(如上圖左側神尊)。據主席恩主降乩聖示,祂乃本境沈止(正)先生仙逝後,由聖尊引薦榮任。若以沈止先生生前崇聖之虔,冒險保全本堂諸神免遭日人焚毀之功,以他為人處世無一瑕疵之分上,榮任本堂福德正神之職,同受後人膜拜,係實至名歸,誠堪為世人宗範。祂專司司禮之職。
天福宮-正殿-福德正神
本廟正門約百公尺處有一口奇妙無比的老古井,它的位置是本宮聖尊所選擇,至於何時挖掘己無從考究,但據本庄百歲人沈籃雜老婦人謂:在她孩提時候已存在。外觀上此井與一般水井並無二樣。奇妙的是該井原出之泉水既黃濁且奇鹹。每經本廟誦經禮讚後提回(每次數量皆有一定,多吸不得。)放進主席恩主文衡聖帝神座之斜紋甕內。經善信求賜再打出來的丹水,卻已成色清澈味甜甘。飲之清涼無比。且有定神癒病之神效。遵聖諭,該甕不清洗己百多年,却不殘留此許水垢。真令人百思不解之神奇。服此丹水而癒病之善信及禽畜,真是不計其數。神威之浩大,實無以倫比。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城隍老爺:鸞堂之主要任務在於利陰利陽。設堂後奉旨新創「城隍殿」,專司與陰曹有關之聖職。數年來對於施濟與濟世,均有顯赫之事蹟(如下圖)。

左殿陪祀神明-城隍爺

武德侯祖:本境庶民大多數屬沈姓。武德侯祖乃唐時威鎮南閩,統軍敉平閩夷,功在國家而受封。沈勇公,號彪。祖廟在鄰境大東里泰安宮。神通廣大,香火鼎盛。本廟設堂後,因實際需要新奉進本堂「武德殿」。素極關懷裔孫像之福址,時常扶乩,藉筆鼓勵沈氏後代,來堂修身佈德,莫失大好機緣。

右殿陪祀神明-武德尊候

 

正殿左方-值年太歲星君

 

正殿右方-五營令旗

 

正殿內青龍偃月刀

祭祀活動:

參拜順序公告

村庄聚落分為埤麻里、西伯里兩里共同奉祀公廟為天福宮,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玄天上帝(帝爺公)聖誕之日,亦是本宮每年度之廟慶。
當日會舉行安營遶境該村庄之東、西、南、北、中布五營之將公爺廟
範圍擴及埤麻、西伯兩里,並函蓋一座共同奉祀「天福宮-福德祠」,
其五營地理位置分佈及相關照片如下:

埤麻庄天福宮-五營位置分布圖

 

天福宮-中營整體外觀

 

天福宮-中營廟前對聯

 

天福宮-中營廟內正觀

 

天福宮-中營重建樂捐芳名錄

 

天福宮-東營整體外觀

 

天福宮-東營廟前對聯

 

 天福宮-東營廟內正觀

 

天福宮-東營整建捐獻芳名錄

 

天福宮-北營整體外觀

 

天福宮-北營廟前對聯

 

天福宮-北營整廟內正觀

 

 天福宮-北營修建樂捐芳名錄

 

天福宮-南營整體外觀

 

天福宮-南營廟前對聯

 

天福宮-南營廟內正觀

 

天福宮-南營修建捐獻芳名錄

 

天福宮-西營整體外觀

 

天福宮-西營廟前對聯

 

天福宮-西營廟內正觀

 

天福宮-西營重建樂捐芳名錄

 

天福宮-福德祠整體外觀

 

天福宮福德祠鎮殿主祀-福德正神

 

天福宮-福德祠誌

【天福宮福德祠-沿革誌】

福德祠廟建造於清代「紅毛番」荷蘭建物,建地壹坪餘地小形祠廟。

供奉福德正神、玄天上帝、司命真君神聖顯赫,有求必應境內人丁平安。

民國二十年日本統治下全台祠廟被拆除而廢,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埤麻里里長沈造、西伯里里長沈田發動地方士紳募款重建,民國五十九年本境區域重劃地形有所變移,民國六十三年一月十七日玄天上帝降乩指示祠廟地形之變地理不適應以遷移重建,當地士紳沈春德願意捐獻廟地五十二坪。天福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沈造、副主任委員詹炳乾全體委員發動興建事議召募庄眾樂捐其成建廟,三月三日入火安座,總工程費新台幣捌萬玖仟陸佰柒拾元正。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祠廟前,路基升高,廟基與路基相差一尺餘,雨期廟內浸水,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沈木生全體委員改建心切,成立祠廟改建委員會,地方善男信女喜悅樂捐新台幣壹佰玖拾捌萬元正,興建祠廟其成,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十二日入火安座供奉,福德正神,以留誌焉。

天運丙子年桂月十二日

天福宮管理委員會 全體委員 敬呈

埤麻里里長:劉慶德

西伯里里長:沈政德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天福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沈建武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天福宮-整體外觀
天福宮-主體外觀
天福宮-廟前正觀
天福宮-天公爐
 天福宮-金亭
【憨番扛廟角】
臺灣傳統寺廟建築常見人物承重的造型,一副粗魯勇猛、孔武有力的扛舉動作,站立於上方,俗稱「憨番扛廟角」,呈現力與美,具有建築裝飾與民族優越感的意念。所謂「憨番」,乃泛指非我族類的所有外國人,此處即塑造成黑人形狀。
參考資料來源:鎮北坊文化園區

天福宮-憨番扛廟角(左)

 

天福宮-憨番扛廟角(右)

 

【御路石】
又稱為「御階」、「龍陞」、「螭陛」,在台灣,亦稱為「龍網」或「斜魁」是廟宇中神明專用的斜坡道,仿自宮殿形制,在台基與地上銜接的面上刻有浮雕龍形,原來是作為踏垛,乃是台階的另一種形式,人們不能直接踩踏,一般人都是走其兩側的階梯,以「左進右出」的方式出入廟宇,因在方位上有「左青龍、右白虎」之分,延伸出「入龍門、出虎口」的吉祥平安之祈求,後來演變成建築裝飾,因此出現不連梯的設計。又另一說,御路乃皇帝車轎進出專用之道,上雕有龍鳳、祥雲或山海,象徵騰架龍雲之意。
參考資料來源:
天福宮-御路石(龍陞)
【龍柱】
龍柱是寺廟特有的建築裝飾,又稱「蟠龍柱」,指未升天的龍,因此盤繞在柱子上,有單龍亦有雙龍之作法。
台灣寺廟的龍柱隨時代演變而有不同,早期龍柱柱徑較小、雕功樸拙,年代愈近的龍柱愈大、雕飾愈繁複。
天福宮-廟前龍柱(左)
天福宮-廟前龍柱(右)
【石獅】
 天福宮-石獅(左)
天福宮-石獅(右)

 

【石鼓】
 天福宮-石鼓(左)天福宮-石鼓(右)
【藝術石雕】
天福宮-左壁石雕(前)天福宮-右壁石雕(前)天福宮-左壁石雕天福宮-右壁石雕

【正殿牌匾】
天福宮-大殿牌匾
【藻井】
藻井外表多彩繪水生植物,以壓制火神;藻井為傘蓋形頂棚,是以不斷向中心懸挑的斗拱交織成網狀的天花板構件,常見的有四方形、八角形及圓形。
天福宮-正殿上方藻井
非敘事性人物裝飾: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上述簡介關於天福宮所供奉諸神聖佛之由來資料,係參考天福宮明善於民國七十一年歲次辛酉年花月出版之「天福史記、明善之道」之書,係由廟方所提供之參考資料。

天福史記,明善之道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顏守韓
填表日期: 2010-08-12 00:05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運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