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州祠廟名鑑,其上圖記載內容如下 :
順安宮
所在 斗南庄斗南
教別:儒教。
祭神:媽祖、神農聖帝、伽藍爺、魁星爺。
創立:康熙年間。
信徒:五百人。
例祭:舊曆三月廿三日。
爐主:斗南 洪和。
財產:建物敷地零甲零零八四,祠廟敷地零甲三一二六。
根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斗南鎮」,
於民國六十一年九月出版之記載「順安宮」相關內容如下:
地 址:斗南鎮明昌里五間厝明昌路。
創立年代:康熙年間。
奉祀主神:天上聖母。
祭典日期:農曆三月廿三日。
管 理 人:楊廷輝。
沿 革: 本宮創立於康熙年間,由台南大天后宮,分靈天上聖母為主祀,合祀神農聖帝,伽藍爺、魁星爺等諸神。號稱「順安宮」。
其他狀況不詳。至嘉慶及道光年間,均有經過重修。同治元年複由曾大老石金(字韞玉),發起重建於現在斗南戲院前 (斗南段四三七號)地方,建地二分九厘,該地由五間厝張姓所寄贈,由本境(斗南舊稱他里霧)五十三庄信徒捐資重建,就中最得力者,有大東沈卯生,樂捐五百 兩銀,為最大宗大施主。他里霧順安宮,爾來成為信仰中心。
至光緒六年,當地士紳鳩金六千八百餘元,力以大重修一次。復至光緒三十二年之大地震,及暴風雨之侵襲,廟宇破損,本境有志沈萬懷九人,發起募金六千五百元,旋至民國元年重修完竣,恢復全貌。
至民國十四年斗南庄長陳奎牛,主倡重修慶成大典,舉辦大清醮,是斗六郡規模最宏偉,最盛況,有史以來最輝煌的一次。
蓋因日據時代(明治三十五年),光緒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日人為貫徹他的所謂「歸順式」舉行日,參加這次儀式,又分別在斗六、林杞埔、西螺、他里霧、崁頭厝、林內等地,同舉行歸順式。
目的-日人原來用意是計劃要把些義軍做一次殺掉的,但被義軍識破,因而鬧出亂子。他里霧支廳,日方分遣隊以下警官數人臨場,斯時被我民族英雄(義民)所刺。
日本田中軍司令官,親筆題:「忠義魂」,先在該地(即本宮)豎碑記念。至民國二十六年推行皇民化運動,除神毀 廟,於民國三十年,斗六郡中松乙彥,因為報復光緒二十八年歸順式日守備被義軍刺殺事件,蓄意拆毀本宮之一大目的,沿用皇民化之美名,下令拆毀本宮,聖蹟俱 廢無跡。神像疏入小南天(土地公廟)奉祀。
台灣光復,信仰恢復自由,派五十三庄信徒,均垂頭嗟嘆,莫不盼望早日復建,且仰望聖母駕臨感修堂降十餘次,指 示:順安宮須要復建,重新聖蹟!為此,上遵神意,下符民情,由楊廷輝發起順安宮復建案,及購地兩案,由鎮長黃象,及鎮民代表何義成,分別經斗南鎮民代表會 第八屆第一次臨時大會及第二次定期大會議決通過,復建順安宮之意甚熾。
且蒙斗南鎮長黃象同意撥款鎮公所經費新台幣拾萬元,購還基地於五間厝段二二號,四百六十五坪。
民國五十三年得以順利召開五十三庄信徒代表會議,商討決復建順安宮。公推楊廷輝為復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李坤英、唐玉華、何義成、許克、賴石水、陳歹、劉允條、黃爐、賴玉祥、黃茂發、陳海湖、陳天錫、李堡、楊茂庚。
常務監事陳守成。監事黃豹、張火隆、吳福昌、沈連丁。併五十三庄村里長,鄉鎮民代表為當然委員,計有四百六十人,綜理百廢待興的順安宮主要人物。
欽蒙聖母擇定於民國五十三年歲次甲辰十二月十四日辰時,舉奠基典禮,訂民國五十四年春興工復建於現址,略就現貌。
規模宏偉,巍峨壯觀,內部雕樑畫棟,外貌規劃,彷彿台南安平天后宮,初段工程耗資一百三十餘萬元,兩傍廟室約二百餘萬元,倘待工程中,不日落成,預測必有空前的一番盛典。
正事:成事於天,謀事於人,內有人才擁擠,復建委員會諸公,忘食廢寢,日夜忙碌奔走於其間,不遺餘力籌備諸緒,外經五十三庄委及諸善信人士,通力合作之下,才能成就,恢復聖蹟焉。
其所謂五十三庄庄名茲誌如下:東仁里、西歧里、南昌里、北銘里、中天里、五厝間、紅瓦磘、二重溝、舊社里、大東 里、埤麻里、西伯里、新崙里、溝心、港墘、蕃薯厝、頂竹圍、下竹圍、林子里、連芳、石龜里、石溪里、靖興里、南勢、崙仔寮、崙仔、阿丹里、竹篙厝、板橋、 新厝仔、瓦磘仔、將軍里、溫厝角、新庄、烏瓦磘、新厝寮、北勢仔、田頭里、苦苓腳、溪埔寮、小東里、豐岡村、田心仔、田尾、田仔林、溪潭仔、三結村、中 埤、豐田村、磚仔磘、嘉興村、廍前寮、內麻園、中洲仔、新庄仔、東耕、崁腳仔、山猪窟、溪底寮、永昌村、永光村、大湖口、古坑村、朝陽村、西平村、湳仔 村、水碓村等村落。
統是斗南鎮,斗六鎮,大埤鄉,古坑鄉轄內村落,各村落置委員若干名,派下五十三庄,計有四百六十人名當然委員。
補記:本宮落成暨媽祖金身進殿大典於民國六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下午四時隆重舉行,由鎮長陳天錫主持,復建主委楊廷輝啟門,觀禮信徒三萬餘人,助藝陣六十餘隊,規模之大,場面之盛是光復以來第一次。
斗南順安宮沿革史(此沿革參考資料來源:斗南順安宮(菜埔媽)沿革)
【順安宮天上聖母發祥與建立】
斗南順安宮之創建及奉祀「湄洲聖二媽」天上聖母,據地方耆宿口傳,於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他里霧街成立同時由地方望族陳家祖先至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湄州天后宮」天上聖母廟恭請「湄洲聖二媽」至台奉祀。
仰止正宗重興於順安宮崇敬聖德慈揚于臺灣。順安宮址當初位於今斗南鎮西歧里內之斗南發祥地及吳魯狀元出生地之菜瓜寮。據『狀元』譜記載:「狀元吳魯出生於臺灣‧他里霧‧菜瓜寮,八歲時由父率回福建」。
斗南順安宮由「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廟恭請「湄洲聖二媽」奉祀為主祀神明外並彫諸尊聖母及觀世音菩薩、中壇元帥、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等諸神神像合祀。
祀時聖母顯化靈感,履顯靈奇,庇祐萬方。遠近居民感受神恩,禱求崇敬者日增。今順安宮天上聖母神威顯赫,遠揚普照,顯化妙應,全島各地信者崇敬尊稱「斗南媽」,尚且負重:「正宗重興順安宮」之玄機。
【原順安宮改建史】
原斗南順安宮廟宇自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鑑於金斗南鎮西歧里內之菜瓜寮。
歷嘉慶、道光期間,偶有重修。迄清同治元年(西元1861年)復由地方先賢(世稱曾大老)善籌聯合轄區53庄(今斗南鎮22里全部及大埤鄉三結、吉田、豐岡、聯美、豐田、嘉興等等九村,斗六市三光、江厝兩里,虎尾鎮興南里,計40村里內53庄)信者,將宮址遷移至今日斗南鎮中天里內順安街與中正路交叉路口之西北邊,修建壯觀宮宇,創立宮域53庄之宏模。
至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大地震與暴風雨之侵襲,廟宇破損,本境有志等9人,發起募捐重修,旋至民國元年重修完竣,恢復全貌。
民國14年斗南鎮長,發起舉行盛大祈安清醮,規模盛大空前。
【建立戰死日軍忠魂碑】
據日本陸軍省編「領臺戰事記」記載:「在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民前十七年)日本士兵十三名在他里霧(今日斗南)順安宮被地方抗日義士擊死。
民國二十九年(昭和15年)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在台南州斗六郡推行毀廟、燒神像時,中松斗六郡守為爭功求榮特報斯情,致力強制徹底拆毀原順安宮廟宇,不准保留石碑等古蹟,廟內石碑等聖蹟全部被打碎,並在原順安宮廟廷建立日軍戰死士兵十三人忠魂碑,以廢宮立碑報怨。
由此,歷史悠久之原順安宮聖蹟俱廢無踪,神人同悲感嘆。
惟聖母神像幸由善士曾清幕機密保藏。
【順安宮復建史】
台灣光復信仰恢復自由,派下五十三庄信者,莫不盼望早日復建,時任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堂主楊廷輝,向有復建順安宮,行功種福田之善心。
聖母於民國五十三年菊(九)月初九日駕臨感修堂揮筆詩示:「順風搖動季秋天、安建無章苦悶然、宮殿復成今望立、神如求名感修前。」感動堂主楊廷輝和全體鑾生,決議並鼎助復建新宮。
於是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慈善發起復建順安宮新宮,籌就於民國五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在斗南鎮公所召開宮域五十三庄代表大會,成立復建委員會,推薦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常務監事等委員十五人,並聘工程村里長任募捐小組長,建宮基金採信者自由樂捐籌募。
復建宮址決於民國四十七年斗南鎮公所計劃五間厝段區徵收時鎮長請本鎮靖興里地理師勘選之今宮址。其後五間厝區段徵收改辦市地重劃時復建宮址仍決在今日宮址。
民國五十五年一月十四日由鎮長主持復建新宮破土典禮,復建新宮工程由技師參照安平天后宮設計。迄今民國六十一年五月二日(農曆三月十九日)由鎮長主持落成剪綵,主委主持媽祖及諸尊神像進殿安座大典,在場觀禮信者三萬餘人,祝興藝隊六十餘陣,場面盛大感人,於此復建聖蹟初期完成
斗南順安宮復建新宮略誌,其詳述內容如下:
本宮乾隆元年建宮時,(民國前一七六年,紀元一七三六年)恭請湄洲天后宮聖二媽聖母奉祀,
仰止正宗重興於順安宮,崇敬聖德慈揚乎台灣省。同治元年(民國前五十年)先賢曾蘊玉翁(世稱曾大老)善籌由他里霧堡民眾,修建宮宇於今之順安街與中正路交界之西北角,創立宮域五十三庄之宏模。
民國十四(乙丑)年陳奎牛翁發起舉行盛大祈安清醮。
民國三十(辛己)年宮殿被日本政府強制折毀,建立日軍領台在宮內戰死士兵忠魂碑於宮庭,神人同悲感嘆。
斗南文武聖廟感修堂主楊廷輝翁慈善發起復建新宮,籌就於民國五十四(乙己)年三月二十九日在斗南鎮公所召開五十三庄代表大會,成立復建委員會。推舉楊廷輝擔任主任委員。
建宮基金決定以自由樂捐籌募。宮址決定在四十七年預勘之現在用地,由勘選人許存乾主庚。何義成代表提案經第八屆第二次鎮民代表大會決議通過,本鎮公所計列預算新台幣拾萬元購獻現在宮址用地四六五坪。
乙己(五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由黃象鎮長主持破土典禮,翌丙午年正月十八日開工。
壬子(六十一)年三月初四子刻,奉玉皇大天尊派玉清文昌帝君頒賜玉詔,十七日恭懸神殿頂上,光輝燦耀,為本宮殊榮。同年三月十九日申時恭請聖母普宮安座,於此復建聖蹟欣告初期完成,咸祝五十三庄民眾同心協力,表現忠敬於聖母,孝行乎祖宗之功德,更念楊廷輝翁伉儷之豐功偉績。聖母安座後,許克、何義成常務委員,林儒科,沈萬發委員暨地方父老數十人自動慇勤駐宮效勞。
民國六十三年(甲寅)年九月,恭請聖母出巡五十三庄,為修建以來壯舉。同年十月召開五十三庄擴大會議改組。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新建廁所,六十三年五月新建金亭。民國六十五(丙辰)年四月十三日不幸,楊主任委員逝世,四月十五日擴大會議,決議公祭楊主任委員之喪,並敦請楊夫人曾碧女士繼承擔任主任委員,六十五年四月新建五門鐘鼓樓基礎工程,六十五年六月裝設大理石工程,六十五年九月為會務需要,增設事務組。(李坤英 撰)
斗南順安宮復建委員會
中華民國六十五年十月吉置
(註:為求上文內容精簡確切記敘順安宮建設事略,因此省略相關冗長之組織人員姓名,若有不敬,請多見諒!)
根據「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查詢「順安宮」之歷史沿革,其詳述內容如下:
本宮建造始自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位於斗南鎮西岐里內之菜瓜寮,歷經嘉慶到光緒期間偶有重修,至清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一年)由地方先賢曾蘊玉策劃聯合五十三庄民,將宮址遷移今斗南鎮中天里順安街與中正路口西北邊興建壯觀之宮宇。時至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0六年)因大地震與暴風雨之侵襲,宮宇破壞嚴重,本境善德沈萬懷等九人發起募捐重修,旋至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重修完峻,恢復原貌,民國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年)舉行祈安清醮,規模盛況空前,至民國二十九年(西元一九四0年)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徹底拆毀本宮廟宇,廟內聖蹟全被打碎,本宮(湄洲聖二媽)金尊幸有善士曾清慕將之機密保藏,復以日後香火之延續。直至民國五十四年成立復建委員會,民國五十五年主持奠基動土典禮,民國六十一年落成剪綵,民國六十五年正殿神龕建造完成,民國七十四年明德大樓建造完成,民國九十一年開始興建後殿,期能儘速完成,不負聖母期望,香火更加鼎盛。
參考資料來源: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之順安宮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