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之記載「照天宮」相關內容如下:
地 址:斗南鎮新南里南勢。
創立年代:光緒年間。
奉祀主神:池府千歲。合祀:三坪祖師。
祭典日期:農曆六月十八日。
管 理 人:莊火木。
沿 革:本宮主祀「池府千歲」由來已早。自從本里結成部落,就有池府千歲金身,為本境護土神,建廟奉祀。
至民國三十年大震災,廟宇例塌,連接日人皇民化運動,推毀寺廟,因此不能隨時復建,將神像遷祀民家,每年杯選頭家爐主,輪流掌理祭典事務。
台灣光復當初,本里信士蔡固,發起募金鳩工重建於舊址。至民國三十五年丙戍之歲,入火落成。是本宮現貌。宮號「照天宮」。經過二十餘年未曾修建,里長莊火木,有計劃興建社區同時藉機重建廟宇。
照天宮沿革誌略,其詳述內容如下:
緒言
本里照天宮創於清代光緒年間,奉祀池府千歲(王爺)為主神,為本境世代民眾之所敬仰。池府千歲係我民族先賢唐朝進士,生前忠君愛國鋤奸滅惡除暴安良,護國衛民為邦土貢獻良多,其功厥偉没而為神,後世崇其功德,省內建廟奉祀眾多,爼豆馨香永垂不朽。
沿革
一、香火豪光、捐資塑像
本地崇奉之池府千歲,遠在清朝時代(因年代已久無法稽考),據說,當時有一位外地善信遷入本庄居住,隨身帶來香火一個,某夜在其住宅附近,發出燦彩豪光,一連數夜,居民甚覺奇異,往察之,乃池府千歲之香火也。於是善信捐資雕塑神像以供奉祀。
二、未建神廟、隨爐奉祀
神像雕成隨置香爐一個,並擇吉日開光,當時本地尚無廟堂,而新廟未建,故暫由捐資雕像之善信奉祀在其住宅,未久即改為神前筶杯選出爐主一名,由爐主奉祀,由是而後一年一度筶杯輪流隨爐出入。
三、神靈顯化、信女獻地
池府神像既有爐主奉祀,又有地方善信虔誠,香煙日日鼎盛,而感格神靈顯化,保土衛民庇佑畜安寧凡求問運途、事業、醫病等,施之必効求之必靈,善信日益眾多,求者絡繹不絕,而引動本地邱陳謹氏信女之慈心,乃將其私有住地捐獻,充為建廟之用地。
四、光緒年間、首次建廟
光緒二十七年(民前十一年)本庄庄首邱賢丈,因鑒神靈顯赫及地方發展計,特發起提倡建廟,勸募庄眾樂捐,當時本庄居民約四十戶,鳩資艱難蒙神感化,並擇吉日興工命名「照天宮」,廟座面向東,幸眾地成城,首次建廟告成。
五、年久失修、二建照天
光陰如矢,首創新廟已越三十星霜,因始創之際,經費短絀、設計、工料、均感草率,且屢受風雨侵襲,年久失修,屋頂破損墻壁欲墜。是時,本庄保正許春安睹此景像,倡議再建,乃於民國二十一年,將原建廟宇拆除,改換座西南向東北,二次再建告竣。迄今民國三十年冬台灣大震災,屋頂崩毀經整修後,翌年(民國三十年)十月值二次大戰,日本暴政廢廟焚神風熾,將本廟拆修充為日語講習所(夜學)。
六、台灣光復、三建神宮
民國三十四年秋八月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重歸祖國懷抱。其間,池府千歲乘機顯化,庇佑台胞及被日本征召充軍者,平安返鄉重温故居。時本庄善信蔡告乃發起三建神宮,並獲許英渡、簡樟兩位協助,而將二建之座向復回原向(座西向東),於民國三十六年,始將被日人拆改充為日語講習所(夜學)之照天宮建告完成。日本暴政遺蹟從此根除,成為一所新興景像,自由樂土宗教神廟。
七、復興文化、發展社區
近年來,政府施行德政,提倡復興文化,發展社區加速農村建設。本里為響應政府德政,乃由現任鎮民代表陳瑞西、里長莊火木兩位發起,里幹事陳耀章之策劃,配合社區建設,荷鎮長陳天錫允許撥款補助,組織興建委員會(委員姓名另誌),合併地方捐款及善信樂捐,於民國六十二年春,將舊廟拆除(址、向仍舊),改建為水泥鋼筋二樓式。上為照天宮奉祀池府千歲,下充新南里活動中心,並於同年葭月念日舉行落成典禮。照天宮祀神祭典由爐主顏坤南主持,是日各界人士善信男女雲集膜拜,感化堂鸞生誦經奏樂,武館、康樂隊、掌中戲、均齊演出,香煙繞繞鼓樂喧天盛況空前。照天宮至此已成一座現代化建築美奐美輪的宮廟,發展社區復文化,為地方帶來莫大助益。
後話
照天宮廟宇與池府千歲香火,由來已久年代綿遠,其間演變繁雜,對時、事、人均無法詳記。本沿革之謬漏不無難免,惟盡所知爰綴數語以誌永念,仰望地方賢達不吝指正。
照天宮重建委員會 陳守德敬撰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歲次甲寅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