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開天宮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yungkang/1131006-KTG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logo.png 王行開天宮 在地圖上檢視 寺廟資料表 寺廟附表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臺南市永康區王行里育樂街180號 電話: 06-2328901 主祀神明: 五穀仙帝 創立起始年: 1762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概覽): 嘉慶5年 (1800)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乾隆27年( 1762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4月) 康熙54年( 1800 )(《重修臺灣縣志》) 建立沿革: 開天宮主祀神農大帝,舊時稱廣儲田祖廟,據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載:「田祖有神,詠於詩歌,由來尚矣。……偽時建田祖廟二:一在廣儲西里,康熙五十四年,里眾易茅以瓦;五十九年,增建露亭於廟前。」上述的廣儲里田祖廟即是昔日的開天宮,且由上文可知廣儲田祖廟初建於明鄭,原為茅屋小祠,康熙54年(1715),才由庄民將茅屋擴建成廟。 另據該廟廟誌的記載,開天宮建自清乾隆27年(1762),是由蜈潭對面仔、火燒店、王田、五鬮等聚落的庄民鳩資建設,原建於火燒店社西,因境內庄多以稼農為業,故奉祀神農大帝。嘉慶2年(1807)曾修築,至同治元年(1862)因地震坍毀,當時境眾有志人士募集重修,於翌年4月竣工,嗣後歷久失修,迨至昭和14年(1939)時,主棟宇傾頹,眾議遷廟址於境內中心,以利祭祀之便,是於民國37年(1948),更由蜈潭(現改為龍潭)、對面仔、王田、五鬮等庄民捐款、飭工庀材重建於今廟址,但因當時前殿與兩廂間之過水仔建設未周,有礙觀瞻,至民國50年(1961),乃將兩過水仔重修,並新建三川門與龍柱、石獅、外牆剪粘裝飾等工程,自2月3日興工至5月竣工,規模依舊,環境翻新。至民國69年(1980),因年久失修每逢雨季被水浸潤,神人難安,經眾信徒決議通過重修,民國70年(1981)動土興工,至民國72年(1983)竣工,於翌月入廟安座鎮殿大典,並舉行慶成祈安清醮。 簡介與相關圖片: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天上聖母、司命灶君、三老爺祖、福德正神、註生娘娘 祭祀活動: 農曆4月26日 神農大帝誕辰 祝壽祭典、舉辦契子過限活動 契子過限儀式: 每逢農曆4月26日神農大帝誕辰,開天宮便會舉辦一連串的慶典活動,除了結合社區民眾舉辦藝文競賽、揉平安圓外,更少不了的是為神農大帝慶賀的祝壽大典,不但廟屬的陽春社北管團會於當日演出,廟內的誦經團亦會設壇誦經,以恭祝神明聖誕;而廟方也會於神農大帝聖誕當日舉辦契子過限,讓神農大帝的契子女們在這天回到廟裡叩祝、感謝契父的庇佑外,也能祈求來年的平安。開天宮的過限儀式是由紅頭法師進行,對象多為早年曾拜契於神農大帝的契子女們,通常過限儀式於開天宮右側廂房內進行,儀式過程包括請神、造橋、過限 、撤橋等,整個儀式方告完成。 開天宮的過限儀式雖不繁瑣,且看似與民間廟宇一般平安橋無異,然卻有其特別的意涵,「拜契」是一種人際與契約關係,由於民間信仰相信有些孩童命中注定為養子或養女的命格,必須認他人為父母才能解運;或者孩童命硬會剋其父母,得另認八字相合的人為父母,才不至於刑剋生父母,因而有認他人為契父或契母的習俗。 此外,亦有拜認神明為契父母,即孩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遇到疾病,或難以照顧,為求孩子能一路健康順利的成長,因而祈求神明為孩童的「契父」或「契母」,也就是和神明訂定契約關係,希望藉由神明的力量,一方面將部分養育子女的責任交託神明共同負擔,一方面藉由神明的庇護,來替孩子脫厄解困。 早年開天宮過限全數都是孩童,之後開天宮的委員們也紛紛加入過限行列,才逐漸有大人參與,雖然如此,但至今依舊有不少是年幼時即拜契於神農大帝的長者,每年在神農大帝誕辰的這天仍會回來過限,已成慣習,相較於其他廟宇所舉辦的過限或平安橋,更添幾分特別的意義。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開天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永康區王行里育樂街180號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重修臺灣縣志》,清、王必昌,臺北市:臺銀版,1961。 《在地的瑰寶──永康的民俗祭儀與文化資產》,戴文鋒,台南:永康市公所,2010。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張耘書 填表日期: 2012-01-12 00:00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運籤: 信徒組織: 今廟內有陽春社北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