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開山宮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座東向西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一段156巷6號
電話: 06-2282812
主祀神明: 保生大帝
創立起始年: 1647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永曆元年( 1647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8月)
  • 據「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洪敏麟 著/臺灣省獻委員會編印/1975」載:

亦稱開仙宮,在民生路156巷12號,廟域面積204.7932坪,廟房建築為110.726坪。傳於永曆年間荷據時期以前建築,所奉祀為陳稜將軍,故稱「將軍祠」,明鄭時期改稱為「開山宮」,康熙二十年(1683)前後改奉醫神吳真人(保生大帝、大道公)。本廟乾隆五年(1740)曾加予修葺,光緒九年(1883)毀於大風暴雨後,續由歐陽騰、許如壁、徐光梓、葉登科等人鳩資重建。民國三十一年為開防空洞,悉予拆除,現廟係民國四十三年(1954)重建。史蹟價值:

1.為臺南市祀大道公最早之廟宇。

2.為臺灣本島最早創建廟宇之一。

3.傳說原祀虎賁中郎將陳稜之廟宇。

建立沿革:

相傳荷據以前,就有先民渡海遷台在此拓荒墾蕪,昔時為感戴隋煬帝時代遠征琉球國的虎賁郎將陳稜將軍的開台勳業,尊他為「開山聖王」來祭祀,並已建有《將軍祠》一廟,乃為開山宮的前身;到了明鄭時期,明寧靖王駐台時,為表將軍開創台疆之先功,進封將軍祠為開山宮,以表陳稜將軍開山闢地之宏功,廟前留有石柱對聯「克壯觀瞻隆古地 聿新營建重開山」,讓其千秋永享鴻遠流芳,亦稱為全島最早的廟宇。

開山宮前早期是一個泊船港,舊稱帆寮港,昔時濱海漁戶泊碇、居住及修補漁帆就在此地因而得名帆寮,隨著海岸線西移後便失去港口功能的昔日港濱成為陸地,帆寮亦隨市集的擴大發展為內、外新街,清領時期先民移台漸多商賈事營繁昌或因水土不服、或因瘟疫流行,特自泉州白礁奉請保生大帝吳真人金尊前來,應府城新街街民合議,合祀於《開山宮》

開山宮在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的臺灣縣志/雜記志九/寺廟/在西定坊中記載:開山宮,祀吳真人.一在新街,曰開山宮.一在北線尾,曰大道公廟」,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再由候選同知王紹堂等重為修茸;六十年武舉張文亞等,議鳩眾重修;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吳振宏等再為倡修;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董事林天理、林廷爵、歐陽庸等,與外新街王用賓等,鑑於宮中金尊日益眾多,僻居一隅終非長久之計,遂倡議重建以昭宏神,堂觀煥然屹立於斯;光緒九年(1883)毀於大風暴雨後,續由歐陽騰、許如壁、徐光梓、葉登科等人鳩資重建斯時廟貌規模大備,有左右偏殿橫跨至現今現今民生路中心,拱門臺階堂構輝煌。民國三十二年為開防空洞,悉予拆除,戰後於民國三十七年由地方人士蘇料明、蔡清塗、吳添綢、黃火炎、方金水、王阿智等發起利用原廟舊材簡易重建,堂構狹隘金身擁擠,現貌是於民國七十六年由主任委員蔡金龍先生發起重建並於民國八十五年落成建醮至今。

主祀神明為吳、孫、許三真人(吳真人是保生大帝--吳本、孫真人是天醫真人孫思邈、許真人是感天大帝--許遜真君) 、陳府千歲;前殿並配祀府城僅有的立姿三十六官將古神像分左右兩組對稱排列:後殿為觀音佛祖殿並配祀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月下老人。

簡介與相關圖片:

開山宮外觀

開山宮外觀  謝奇峰拍攝2011.8.7

 

開山宮拜亭

開山宮拜亭   謝奇峰拍攝2011.8.7

 

開山宮拜殿

開山宮拜殿   謝奇峰拍攝2011.8.7

 

開山宮正殿

開山宮正殿   謝奇峰拍攝2011.8.7

 

開山宮三十六官將-1

開山宮三十六官將-1  謝奇峰拍攝2011.8.7

 

開山宮三十六官將-2

開山宮三十六官將-2   謝奇峰拍攝2011.8.7

 

開山宮後殿

開山宮後殿   謝奇峰拍攝2011.8.7

祭祀活動:

農曆元月初九玉皇上帝萬壽;

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聖誕;

農曆八月十五日福德正神聖誕;

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佛祖佛誕;

農曆十月初一陳府千歲聖誕。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開山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謝玉萍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謝奇峰
填表日期: 2011-08-06 14:20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大人 小兒
運籤: 六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