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廣慈院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座東向西
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廣慈街38號
電話: 06-2234752
主祀神明: 觀世音菩薩
創立起始年: 1692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清康熙31年 ( 1692 )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8月)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洪敏麟 著/臺灣省獻委員會編印/1975」載:

在公園路94巷1號,寺域面積700坪,寺房400坪,主祀觀音菩薩。本庵創建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諸羅縣知縣張王尹撥給香燈田租穀。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民國五十一年(1962)再修。境域前面對尖山小峰,府視小坑,環植修竹,堪稱幽雅。本庵史蹟價值如下:

1.有張王尹「廣慈院」匾額。

2.興萬福庵同為本市二古寺庵之一

建立沿革:

台南市廣慈院,乃府城之名剎,肇建迄今,已有三百年矣!稽考台志:本院原名廣慈庵,在台灣府附郭東安坊,由僧某募建,環植修竹刺桐,靠依小峰,俯臨沙流,境最幽雅。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時名宦張王尹,甫自漳浦遷知諸羅,斯年蝗害,王尹朝夕巡視阡陌,憂形於色,竭誠祭禳,災而不傷。王尹性恬淡,寡言笑,崇仰佛學甚勤,時曾染疾,臨庵禮佛,病遂痊癒,乃捐資擴建,獻匾題曰廣慈院、猶撥香燈田於諸羅縣犁頭標大道公營,年獲租粟六十五石許。殿堂香煙繚繞,蔚為府城佛門之勝境。

清季雍乾以降,僧綱禪規,廢弛靡振,古剎遂多荒廢,本院棟宇亦見傾頹,神像毀損不堪。百餘年間,屢議捐資興修然終難以為繼,迨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歲次丙午,府城紳商士庶,同心獻金,得緣銀都壹仟貳佰陸拾兩,終將堂宇圮者修而缺者補,氣象煥然一新。時舖民葉合成獨捐銀貳佰伍拾元,職員張啟賢,嘉邑生員林清源亦各捐壹佰貳拾元,職員呂武昌捐壹佰元,此數人乃一時樂捐者之冠。餘如台灣府知府仝卜年,舉人韓治,貢生吳尚先,監生阮日新,蔡王撙,廩生蒲尚延,及三郊,各舖戶,無不踴奉獻,凡慈悲喜者乃題芳名勒石為誌。

廣茲院既經捐修,歷清咸同光三朝,迭曾整建,梵音遂不絕於耳,乙未清廷割台,沙門聖地隨之蒙塵。日治五十年,佛殿久經風雨侵蝕,棟樑傾圮,寶像無光。光復之初,本院百廢待舉,管理乏人,莠人刁民乘機侵佔院產,沙門聖地因之凌夷,險遭有司以廢廟視之。幸菩薩鑾駕返院,眾擬籌措重建殿宇,乃敦請趙府千歲降乩濟渡眾生,后力邀全台白龍庵五福大帝襄助,從此神恩普被,信眾遽增,遂籌組管理委員會擘劃重建,本院首屆管理委員會於民國四十九年於焉成立,諸委員懷佛家之慈悲,效菩薩之普濟,眾願一心,忍辱負重,積極發心振興院務。歷經三載,首先解決被侵院地,嗣藉出售廟產,益以十方信眾之捐助,經之營之,梵宇得以重光,佛殿更具規模。

殿宇重建既成,信眾無不謹記菩薩慈悲,神祇恩澤,鑑於趙府千歲神像既於民國三十六年間恭雕奉祀,乃倡議恭塑五福大帝神像,併祀本院內以供信眾瞻仰膜拜。

民國六十八年,第二屆管理委員會改選,又賴信眾捐資整修佛殿神像,本院南式殿堂

古貌得再重像。因于民國第二甲子遵奉觀世音菩薩法諭,啟建三朝清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簡介與相關圖片:

廣慈院廟貌

廣慈院廟貌    謝奇峰拍攝2011.8.21

 

廣慈院正殿

廣慈院正殿   謝奇峰拍攝2011.8.21

 

廣慈院正殿佛像

廣慈院正殿佛像   謝奇峰拍攝2011.8.21

 

 

廣慈院張太爺公

廣慈院張太爺公   謝奇峰拍攝2011.8.21

 

廣慈院五福大帝廳

廣慈院五福大帝廳   謝奇峰拍攝2011.8.21

 

廣慈院五福大帝廳正殿

廣慈院五福大帝廳正殿   謝奇峰拍攝2011.8.21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廣慈院
寺廟性質: 佛教寺院
教別: 佛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侯慶輝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謝奇峰
填表日期: 2011-08-21 13:20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運籤: 一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