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門福德祠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ChanghuaCounty/changhua/0701018-FDC https://crgis.rchss.sinica.edu.tw/logo.png 大西門福德祠 在地圖上檢視 寺廟資料表 寺廟附表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356 地址: 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路243號 主祀神明: 土地公 土地婆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乾隆年間----彰化歷史散步 陳仕賢 建立沿革: 清雍正元年(1723)設置彰化縣,縣治位於今彰化市區。雍正12年(1734)知縣秦士望認為邑無城池,難以保障官署人民的安全,乃傚仿諸羅知縣周鍾瑄的做法,於街巷外圍遍植莿竹,並設東、南、西、北四城門,四周鑿深溝為城濠,做為彰化縣城的防禦工事。 清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莿竹遭砍伐殆盡,乾隆60年(1795)陳周全事件再度遭受破壞。清嘉慶2年(1797)知縣胡應魁依原址栽植莿竹,又在四座城門增建城樓,然因土質鬆軟,又常發生地震,經過十餘年後,城樓多半已傾圮。 嘉慶16年(1811)知縣楊桂森率先捐出自己的俸祿,士紳賴應光等人倡議捐銀一萬五千元響應,遂庀材興工。職員王松等人認為土城易坍塌,倡議改以磚城較為鞏固,彰化城於嘉慶16年(1811)興工,至嘉慶20年(1815)完成。彰化縣城設有四個城門,東門為「樂耕門」,西門為「慶豐門」,南門為「宣平門」,北門為「拱辰門」。 西門福德祠建於何時,並無史料記載,僅知西門福德祠曾於清乾隆46年(1781)由鄉紳重修,據悉當時建築規模已具備有正殿及拜殿。清道光28年(1848)彰化大地震,造成正殿受損,隔年由西街信士陳庇修建正殿。清光緒7年(1881)西門福德祠重修,由總理陳上流倡議,並邀請宗親陳振聲、陳春煙及何秋華、余上論等人重修西門福德祠,將正殿增高,拜殿及廂廊依舊制修復。 日治時期市區改正,拓寬西門大通(今中華路),西門福德祠遭部份拆除,廟宇往後遷移,成為今日的風貌。 民國74年11月27日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大西門重修福德祠誌碑(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主祀~土地公、土地婆(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簡介與相關圖片: 正殿(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神偶(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陪祀~註生娘娘(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陪祀~廣澤尊王(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福德祠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其它 組織型態 (其他): 公有 負責人: 彰化縣彰化市公所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彰化西門福德祠配置是「三間起一條龍前帶拜亭」的格局。正殿為燕尾屋脊的硬山式建築,建築構造為硬山擱檁式,共為九架檁,在前五架檁與七架檁間偏五架檁下方有一截面六邊形的燈樑,用以懸掛紙燈與線香,在前九架檁兩側同時安排在附壁半柱上,其間上層有連排的牌樓樑枋補間鋪作,自下而上為壽樑、方形斗、三彎聯栱、桁引等組成。在牌樓樑枋下安裝三關六扇式門扇。此補間鋪作的作法採取一層卷尾狀串栱與牌樓面相交,藉以增加橫向牌樓面構件斗栱的穩定性,在本省的寺廟中並不多見。 大西門福德祠宮貌(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廟宇建築(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廟宇建築 (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材料 拜亭屋頂是燕尾屋脊的歇山式建築,正脊中央有葫蘆造型外並有剪黏與泥塑等傳奇與花鳥裝飾,其為四柱三疊斗式捲棚構造,在拜殿前後都有牌樓樑枋一斗三升的補間作法,特殊的是壽樑上方不直接置鬥,而以透雕螭虎文樣的斗抱將之處理。 古物與文物: 西門福德祠內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西街信士所獻「福溢通濟」匾,而在正殿兩旁有記載了清光緒七年(1881年)重修情形的「大西門重修福德祠碑記」及「大西門重修福德祠捐題牌記」二塊木製碑文,又正殿神龕前有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信女黃門沈氏所敬獻的石製香爐 西街信士所献「福溢通濟」匾額(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光緒年間古匾(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古匾(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重修福德祠捐題牌記(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香爐~56年5月28日(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敘事性裝飾題材: 勸子文(2012.07.08陳玟瑜 拍攝)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陳玟瑜 填表日期: 2012-07-10 14:00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運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