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大甲西社、大甲東社捐贈廟地考

現存於日治初期編製的「土地申告書」中,記載了許多寺廟的創建緣由,以今大台中市為例,就有部分廟地是由平埔族(如大甲西社與大甲東社)所捐贈,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探究清代臺灣社會的番、漢關係。( 作者:彰化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李宗信老師)

現存於日治初期編製的「土地申告書」中,記載了許多寺廟的創建緣由,以今大台中市為例,就有部分廟地是由平埔族(如大甲西社與大甲東社)所捐贈,也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探究清代臺灣社會的番、漢關係。舉例如下:

 

壹、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原名「天上聖母廟」,供奉天上聖母,據傳是由福建莆田人士林永興自原鄉湄洲奉請來臺。鎮瀾宮目前不僅是臺灣中部最重要的廟宇,更是大甲地區53庄的信仰中心,信徒遍佈全國。有關該宮建廟的時間,則分別有雍正10年(1732)、乾隆35年(1770)、乾隆45年(1780)及乾隆52年(1787)等不同說法。 清代以來,該宮在歷經大甲地方仕紳如連昆山、巧化龍(大甲西社)、陳峰毫、林鳳儀及杜清等人的獻地重建下,宮殿規模日漸宏偉,並命名為「鎮瀾宮」。事實上,大甲西社與該宮的淵源,可據明治34年(1901)12月7日,由鎮瀾宮管理人淇滿於《土地申告書》〈理由書〉中的陳述得知。如下引文:

理由書

一  苗栗廳苗栗三堡大甲街(東至杜清田,西至街路,南至路,北至路)

廟地

右 者緣因自清國時代乾隆三十五年有大甲街紳董林對丹等出首鳩金建築廟宇時,連坤山將自置田地獻為廟地,巧化龍亦喜獻,連坤山配納此田之大租穀,迨至五十二年 大甲街吳偏再為重修告竣。奉祀天上聖母尊神以為街庄人民祈禱平安。是以紳董僉舉淇滿第一代之師祖若清,作為管理,相傳以來迄今七代矣。今當憲局土地調查, 蒙察核謹明稟事由。 切叩

明治三十四年十二月七日

苗栗廳苗栗三堡大甲街

鎮瀾宮管理人:淇  滿

委        員:杜  清

街        長:謝漢秋

 

貳、德化里福德祠

據日治初期苗栗三堡社尾庄「土地申告書」載,該庄福德廟廟地乃嘉慶元年(1796)2月時,由大甲西社巧歐翌所樂獻。該地經日治初期的土地調查後,地籍號碼登載為「臺中縣苗栗三堡社尾庄土名社尾二四九番地」,藉由GIS套疊今日地圖,得知該廟坐落於今大甲區奉化里(圖1),即奉化里福德祠(圖2)。

圖1  臺中縣苗栗三堡社尾庄土名社尾二四九番地坐落

 

圖2   大甲區奉化里福德祠側面(截自Google Earth街景服務)

 

圖3   大甲區奉化里福德祠正面圖

 

參、路嬌姑廟

路嬌姑廟據說建於道光28年(1848),亦稱「老嬌姑娘廟」。據說路嬌姑娘乃苗栗三塊厝之少女,家人均因漳、泉分類械鬥而死於非命。後路嬌姑娘不幸為洪水淹死成為水流屍,經當地居民撈拾、安葬後,建祠並塑造木像金身供奉之,例年祭典為農曆8月初2日。不過,若據路嬌姑神管理人吳怣宋於明治34年(1901)9月8日所申告之《土地申告書》中所附〈理由書〉載,位於今臺中縣大甲鎮孔門里文武路123巷2號的「路嬌姑廟」,乃大甲西社巧慶祥所獻地興建。如引文:        右者於巧慶祥所有之業,因清國時代將此地呈送與路嬌姑神,建設廟宇,以        為香祀。自從呈送,經歷無異,今逢局憲土地調查,此段理由申上候也…。

 

圖4  路嬌姑廟

 

肆、新娘貞節祠

據日治初期馬鳴埔庄「土地申告書」載,新娘貞節祠原名萬人祠,因同治年間戴潮春反官之際,由馬鳴埔庄庄民鳩集工本,將大甲東社平埔族東德旺所獻埔地建設廟祠,以為每年四時祭祀之地。不過,據當地居民口傳,廟中所供奉的主神―新娘媽,原是一位在出嫁時遭生番殺死的婦女,後因出現種種靈驗事蹟而被立祠供奉。至於廟殿後方的小屋中,則安置了從周邊農田(原為墓地)陸續挖掘出的無主枯骨。民國壬戌年(1982),當地居民進一步鳩資為主神新娘雕塑金身供奉。該祠與大甲東社東姓的關係,仍可藉由該祠於昭和丙子年(1936)與民國71年(1982)的建廟捐獻石碑名錄中,東姓平埔族人的題金情形來看出一斑。

 

圖5 新娘貞節祠

 

圖6  新娘貞節祠題金碑文

 

文章出處:http://blog.ncue.edu.tw/ashin/doc/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