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文祠建廟200年文開書院先賢先儒牌位安座
鹿港文武廟是以文開書院居左、文祠居中、武廟居右,三個體組成,集廟、祠、書院建築於一處,一字橫排,文武併肩,是文化教育建築與財神信仰的結合體,可謂全國獨有的奇特組合。當中鹿港文祠(文昌祠)為嘉慶16年(1811)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捐俸倡建文祠,當時地方士紳陳士陶負責文昌祠的興建,為一座官、民合建的文昌祠。目前,文昌祠的建築仍保存清代同治年間重修時的格局,主祀文昌帝君,鹿港的文人曾於文昌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也就是鹿港最早的藝文團體。
文開書院則是清代彰化縣地區八座書院中,第六座新興建的書院,由地方坤商與鹿港同知鄧傳安共同奔走倡建,書院名為「文開」,乃是為了紀念明末的大儒沈光文﹝字文開﹞。沈氏在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期來台,教導人民讀書識字,有「台灣漢文化之祖」的美譽,建成後為鹿港詩學發源地,也是讀書人精神信仰中心,凡應試及第之人,必定會到此敬拜謝恩。文開書院的存在代表著鹿港地方,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也代表著鹿港地區文風的鼎盛。藏書共二萬餘部三十萬冊,為古鹿港文化搖籃,前後共孕育出五位進士、一位會士、八位舉人以及一百多名的秀才,造就鹿港文風鼎盛的基礎。日治時期,日本人在鹿港設立公立學校,且擔慮儒生聚會容易引發事端,乃禁止書院的一切活動,其後曾因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到訪而改稱為北白川宮紀念堂,現今書院內仍存有北白川宮紀念碑。
文開書院原先供奉有先賢先儒牌位,多年來一直未加復原,鹿港王鎮長特地於13日擇吉時,準備鮮花果品祭拜後,將牌位一一安座,以使書院格局更加完備。今日安座的牌位包括:大成至聖先師神位、宋徽國文公朱子、清特授臺灣鹿港同知陳公盛韶、清臺灣路港分府浮梁鄧公傳安、明右副都御史同安郭公貞一、明右副都御史南安沈公佺期、明兵部尚書督師同安盧公若騰、明太僕寺卿瑾沈公光文、明左儉都御史華亭徐公孚遠、明兵部侍郎惠安王公忠孝、明都御史揭陽辜公朝薦、清廣東廣州府知府漳浦籃公鼎元、清特授臺灣彰化縣知縣朱公山、清臺灣鹿港同知太倉孫公壽銘等14位。
文祠原先的主祀為文昌帝君,從祀天聾地啞,配祀魁星帝君和孔子。日據時期大正年重修之後,改主祀為五文昌帝君和孔子畫像,而左右又配祀著天聾和地啞。文昌祠重修完成後,由鎮公所積極參與管理,目前已將文昌帝君、魁星爺、倉頡先師、天聾和地啞等神祇移入正殿供奉。文祠、武廟除恢復祭祀空間外,在文開書院公所並將兩廊規劃為鹿港書法展覽空間,介紹鹿港歷代書法家及其作品,後殿規劃為「藏書室」及「名人館」以典藏書籍發揚傳統文化與書道精神,邁向鹿港文化園區的願景。地方有感於文昌祠原始鎮殿文昌帝君神像及文物遭到兵毀,本鎮帝寶企業董事長許嘉種熱心捐獻,新刻文昌帝君鎮殿神像,預定於民國99年6月16日(農曆5月5日)上午11時舉行入火安座儀式,活化文化資產,並恢復原有祭祀功能。
鹿港鎮公所也表示,雖然文昌帝君入火安座籌備工作已積極展開,但為了紀念此一具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除了鎮殿神尊外尚有其他配祀神尊、神器、祭器等也歡迎各界認捐,以頌揚神德鎮祟驅邪、祈祥期福,豐富鹿港文化資源,也期待透過各界的參與,能使文武廟廟務順遂、香火鼎盛、國運昌榮。
【歲次庚寅年彰化鹿港文祠建廟200年鎮殿文昌帝君重塑入火安座繞境大典路關 】
日期:國曆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二),星期日
一、活動流程:
14:00 ~ 14:10 開場活動表演:邀請萬華、安平隊伍演出
14:10 ~ 14:20 貴賓致詞
14:20 ~ 14:28 互贈儀式、感謝儀式:一府二鹿三艋舺相見歡贈證儀式
14:28 ~ 14:30 鳴砲出發(六禮炮)邀請來賓點炮祝福
14:30 ~ 18:00 踩街活動 請萬華、安平表演團體一同踩街表演:各式民俗陣頭40組以上、遊行鹿港(8公里)
二、定點表演踩街:
每陣頭於【1】民族路口、【2】鹿港天后宮廣場、【3】鹿港城隍廟前、【4】文武廟定點表演
另邀請鹿港姊妹市萬華、安平公所蒞臨指導,並邀請在地優秀表演團體一同演出相互交流切磋共同提升國際魅力。
【新聞資料來源】
《2010鹿港慶端陽活動網站》http://201055.emmm.tw/?ptype=act_1&id=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