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後安寮福興宮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257
地址: 雲林縣麥寮鄉後安村49號
電話: 05-6932559
主祀神明: 李府千歲
主祀神明 (其他): 池府千歲、吳府千歲、朱府千歲、范府千歲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王爺公
陪祀神明:
夫人媽
福德正神
創立起始年: 1875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大全): 1877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概覽): 1877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清光緒年間(陳清誥,《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2)
  • 清光緒3年(1877)(楊祖馨,《台灣寺廟大全》,青文出版社,1974)
  • 清光緒3年(1877)(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8)
  • 日治大正8年(1919)(廟內沿革碑文,1984)

 

建立沿革:

  約在清乾隆廿七年(西元一七六二年),本村居民的先祖由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第十三都後安寮的後山,東渡台灣,由現今海豐一帶登陸,覓地前請示隨身侍奉的李府千歲,經千歲指示往北行,到今日豐安國小附近落腳,在此搭建茅草寮棲身,並奉侍李府千歲,供居民參拜。

  先民多數為漁民,又初來乍到,生活極度困頓,幸賴李府千歲神威奕赫,庇佑先民平安,也給予先民極大的精神慰藉。村落逐漸成形,參拜者漸多,信眾們提議為千歲喬遷至庄內,而經費拮据,建廟不易,便於日治明治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一一年),暫時安奉在民宅,以方便村民參拜,村民的生活日漸改善,便有建廟的建議,千歲也指示宜早建廟。經多方集思,多次協商,於日治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完成首次建廟,平房式祠廟兼作書堂,信眾們敬神有廟,並提供私塾,晚學之用,使子弟有受教上進的契機。本村處在風頭水尾,地勢低窪,東北季風強勁,舊廟不堪侵蝕、浸泡,快速頹壞,更新廟宇的意見又起,在林太鑒先生主持下,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第二次建廟完成,新廟已是磚木結構,從此初具規模。

  日治明治四十二年(西元一九O九年),千歲命本村林萬滾先生為乩童,又為發揚神威,神明增加為李、吳、朱三位王爺,神像為木雕,附屬將軍仍是紙身,日治時期,三位王爺曾指示前往南鯤鯓進香,徵得代天府同意,迎回將軍一尊,同祀於本宮,自此一場劫難終告平息,將軍被尊為平安王。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乩同去世,至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諸千歲又遴選本村林續先生任乩童,為使本宮的運作步上正軌,因此成立管理委員會。

  近年來,村民的生活又見大幅提升,第三度建廟的時機逐漸成熟,經管理委員會多次檢討協商,終於在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動土開工,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入火安座,神屬再次擴大為李、池、吳、朱、范五位王爺,今稱五府千歲,平安王仍然同祀,以李府千歲為主祀。

(以上內容節錄自廟內沿革碑文)

  後安寮福興宮奉祀五府千歲,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一書中記載,另有發源自南鯤鯓代天府,約於清嘉慶年間迎入庄中鎮宅奉祀,至清光緒年間,善信林豆發起於今廟庭左側,建草廟一間,安座五府千歲神位,供信徒膜拜的說法。

 

福興宮沿革誌

 

主祀五府千歲--由李府千歲鎮殿

 

池府千歲、朱府千歲

 

吳府千歲、范府千歲

簡介與相關圖片: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夫人媽

 

福德正神

 

中壇元帥

 

虎爺

 

馬使爺

祭祀活動:

福興宮慶典日期為農曆四月廿六日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福興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林秉均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福興宮外觀

 

拜亭外觀

 

福興宮廟匾

 

福興大殿全景

敘事性裝飾題材:

彩繪-孔明三氣周公謹

 

彩繪-關公會戰老黃忠

 

泥塑-孔明初用兵

 

泥塑-曹操大宴銅雀台

 

泥塑-八仙過海

非敘事性人物裝飾:

門神

 

藻井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許貝如
填表日期: 2012-08-14 22:55
祭祀族群: 泉州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祖先攜來
年例請神:
年例請神 (其他): 麥寮拱範宮媽祖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無
運籤: 有,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