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財團法人臺灣省屏東縣東港東隆宮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坐東105度朝西285度
地址: 屏東縣東港鎮東隆里東隆街21-1號
電話: 08-8322961
主祀神明: 王爺
對主祀神明的稱呼: 溫府千歲
創立起始年: 1706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清康熙45年( 1706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5月)
  • 清乾隆年間(林衡道,《台灣寺廟大全》,1974)
  • 清乾隆年間(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 (《東港東隆宮沿革誌》屏東:東港東隆宮)
  • (《台灣寺廟誌第五輯屏東縣》,台北:清流出版社,1988。)

  • (《全國佛剎道觀總覽,王爺專輯1-3冊,第三冊》台北:樺林出版社,1988)
  • (《東港廟宇采風錄(三)廟宇簡介篇》,陳進成,屏東縣大鵬灣文化產業觀光促進會,2008)
建立沿革:

東港東隆宮是本省著名的王爺廟,主祀溫府千歲。溫王原係唐朝進士於奉旨巡行天下時,遇海難而亡,成神之後,常巡行閩、浙沿海,佑護往來船隻,是以漳、泉二州人民對溫王崇禮有加。
清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漳、泉移民陸續前來定居。康熙四十五年(西元一七O六年),東港海岸「太監府」附近,即舊稱崙仔頂(今鎮海里)海灘上,一夜之間擱置大批自福建潮沖而來的木材,上書有「東港溫記」字樣。斯時溫王亦曾顯靈指示,欲在太監府舊址建廟,並諭示信眾依照木材的長短大小,揀選恰如其分的用途。溫王鎮台已定,東港信眾乃恪遵神意,展開建廟事宜,並聘請名師雕刻溫王金身,擇吉安座。東隆宮落成之後,溫王神威大顯,靈蹟屢現成為全島性的信仰中心。
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東港發生海嘯,濤天巨浪,淹沒太監府,東隆宮淪陷滾滾駭浪中,險象環生;當時,避難他處的庄民皆欲搶救王爺金身,士紳林合於是發動信眾,駕筏劈開廟殿後壁,及時搶救王爺神像,剎時之間,神廟坍塌瓦解,沖逝無遺。信眾見此異象,更堅定對溫王的信仰。
歷經災變的東港亟待重建,溫王爺適時諭示,擇定「浮水蓮花」穴地為新廟址,信眾集腋成裘,匯流成海,終於完成嶄新的東隆宮。得風水之賜,每逢颱風海水倒灌或山洪急洩期,低窪地區常有淹水之苦,然東隆宮卻絲毫未受影響,誠乃一大奇蹟。
日據時期,戰亂倥傯,東隆宮維護不易,傾圮之態畢現。迨抗戰勝利台灣光復,百廢待舉,東港士紳乃於民國三十六年發起修建之議,由蔡糞擔任管理人,林庚申、蔡朝取擔任總經理,陳聯豐、張萬寶擔任會計,善男信女捐輸經費,齊心戮力完成廟殿修建工程。
歲月更替,嶄新外貌隨著風雨侵蝕而斑駁古舊,極需重建。民國六十六年,在全體信徒的共識下成立重建委員會,全權負責重建事宜,承蒙各界善信大德慷慨捐輸,熱誠參舉,使得這項歷時七年的浩大工程得以順利於民國七十三年竣工落成,仲秋時節隆重舉行入廟登龕平安祭典。
完構後的東港東隆宮金碧輝煌,氣勢磅礡,屹立在南台灣的碧藍穹蒼下,散發出溫王爺綿綿不絕的福祉,生生不息,直至永恆。

資料來源東隆宮沿革簡介

東隆宮天壇簡介

自清代一般民間百姓若要祭祀玉皇上帝,大多臨時搭設祭壇奉祀,鮮少建廟朝拜,東港亦是如此,東港居民如有重要事項祈求上蒼,因而常遠至台南市或是高雄鳳山,當年東隆宮管理人林庚申(已故)有鑑於此,遂邀請地方士紳提議建造天公廟,並向東隆里「討鐘網」的漁民,購買平日作為曬網的用地(今廟前大廣場)作為建廟用地,亦請示溫府千歲神駕,因東隆宮每三年一科迎王祭典時,設置代天府,故奉祀玉皇大天尊之殿堂,則以高規格之涵義定名為「天壇」。

初期台灣政府對民間建造寺廟管理較嚴,天壇建廟得不到允許,只好採變通的方式,先申請建立圖書館及東港集會的司令台,之後等建築通過檢驗後再增建天壇,時已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O年、歲次庚子年),東隆宮新的廟體落成,天壇內之神祇亦被請至新的天壇,舊址成為香客房,,八十六年而今已成為觀光景點「黃金牌樓」。民國九十年一月為使廟埕更加寬闊,讓黃金牌樓更能顯示全貌,因此決議將舊王船寮和戲臺拆除,如遇王爺聖誕或祭典期間,戲台則暫時搭設在牌樓外,新的王船廠則興建於廟埕旁剛購買的地段,花八個月的時間,終在九十年農曆八月中旬完成,並舉行新廠落成啟用儀式。

廟前左右之東西轅門,民國五十六年由地方仕紳蔡桂芳先生等人出資興建,已聳立近三十年兩座轅門已斑駁,遂由許於從董事長等董監事,開會合議拆除重新興建,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完成,東西兩座轅門以應祭典時之所需。

簡介與相關圖片:

東隆宮牌樓|陳進成|2011/05/12|

東隆宮廟貌|陳進成|2011/04/08|

東隆宮正殿|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溫府千歲|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二樓正殿|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倉頡聖人|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三樓天壇御匾|陳進成|2007/06/07|

東隆宮三樓天壇正殿|陳進成|2011/03/24|

天壇玉皇大天尊|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王船廠|陳進成|2011/05/12|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溫府二王、三王、四王、五王,池府三千歲、董帝君,劍、印童、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福德婆、虎爺,境主尊神、馬將軍與王馬、水僊尊王、兩艘小王船。

二樓主祀倉頡聖人、陪祀至聖先師與亞聖先師,及兩艘已兩百多年的溫王船。

三樓主祀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陪祀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太上老君、魚籃觀音,兩旁各設太歲殿以及光明廳。

另外在香客大樓大漢樂團祭祀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

東隆宮左龕註生娘娘|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右龕福德正神、福德婆|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左廂殿境主公|陳進成|2007/06/07|

東隆宮左廂殿馬將軍與王馬|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右廂殿水僊尊王|陳進成|2011/05/02|

 

東隆宮右廂殿王船|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至聖先師|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亞聖先師|陳進成|2011/03/24|

天壇南斗星君|陳進成|2007/06/07|

 

天壇北斗星君|陳進成|2011/05/02|

天壇太上老君|陳進成|2007/06/07|

天壇魚籃觀音|陳進成|2007/06/07|

天壇左廂太歲廳|陳進成|2011/05/02|

天壇右廂光明廳|陳進成|2007/06/07|

東隆宮大漢樂團西秦王爺、溫府千歲、田都元帥|陳進成|2011/06/01|

祭祀活動:

1.安太歲祈福法會,每月初一、十五,舉辦安太歲祈福法會,請道長誦經,董監事輪流主祭。

2.中元普渡,每年農曆七月月底,舉辦兩天中元普渡法會,由科年角頭大總理理主祭、副總理與祭。

3.溫府千歲聖誕,每年十一月初一日,溫府千歲聖誕時全鎮有六成廟宇會前來祝壽,演戲大都有四十幾天時間。

4. 東港迎王祭典,三年一科農曆約八、九月,以地支丑、辰、未、戌年作為舉行平安祭典的「大科年」,已擲筊決定大都在農曆的八月或九月,進行方式有「角頭職務的輪任」、「造王船」、「中軍府安座」、「進表」、「設置代天府」、「請王」、「過火」、「出巡繞境」、「祀王」、「遷船」、「和瘟押煞」、「宴王」、「送王」等,全東港鎮廟宇與居民參與,另有外縣市廟宇參加,舉辦時間今為八天七夜,遶境村莊以東港鎮為主。

東隆宮神明聖誕千秋表|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迎王祭典-請水|陳進成|2006/10/14|

東隆宮迎王祭典-繞境|陳進成|2009/10/11|

東隆宮迎王祭典-王船繞境|陳進成|2006/10/20|

東隆宮迎王祭典-遊天河|陳進成|2009/10/17|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東隆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財團法人
負責人: 陳金山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東隆宮建築格局為兩進三殿五門,廟貌為華南重簷歇山型式,雖是重建拜殿尚保留清代格局,一樓正殿奉祀主神溫府千歲,陪祀溫府二王、三王、四王、五王,池府三千歲、董帝君、劍、印童,左龕奉祀註生娘娘、婆姐,右龕奉祀福德正神、福德婆、文武判爺,龕下祭祀虎爺,左廂殿奉祀境主尊神、文武判官(科年祭典時奉祀中軍府)、馬將軍與王馬,右廂殿奉祀水僊尊王、兩位奉侍官(科年祭典時作為溫府千歲臨時公館),及九十四年新製完成的兩艘小溫王船;二樓原本作為圖書館,但使用狀況不佳因而改祭祀倉頡聖人、陪祀至聖先師與亞聖先師,及兩艘已兩百多年的溫王船,和一些香客請至東隆宮久未請回的神祇,  三樓主祀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陪祀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太上老君、魚籃觀音,兩旁各設太歲殿以及光明廳,每逢初一十五筵聘道長為信眾誦經祈福。

古物與文物:

東隆宮重點文物日據時期鐵鐘|陳進成|2007/06/07|

東隆宮百年王船|陳進成|2011/03/24|

東隆宮清光緒二十年古匾|陳進成|2011/03/24|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陳進成
填表日期: 2011-05-07 21:30
祭祀族群: 泉州 泉州 三邑 (晉江、南安、惠安) 泉州 同安 泉州 安溪 漳州
祭祀範圍:

全東港鎮

信仰範圍:

目前台灣各縣市大都有分靈廟宇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祖先攜來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請王 (固定) 送王船 (固定)
籤詩
藥籤: 大人 小兒
運籤: 六十首
信徒組織:

東隆宮大漢樂團成立沿革

東港迎王期間,大多看到動態性質的武陣頭參與遶境,而音樂性質的文陣頭,目前只有東隆宮大漢樂團與東南宮正樂社參與,早年溫府王爺和代天巡狩大千歲及王府內祀(宴)王,都是向外聘請吹班來演奏,但外聘吹班又面臨傳承的問題,而東隆宮大漢樂團在此原因下,因緣際會的成立,未成立之前則更有著一段巧妙經過。

根據綜合郭水泉先生和許萬來先生的口述,當年情形如下:民國七十一年在壬戌正科尚未舉行之前,東隆宮前董事長林雲騰先生(已故)請許萬來到屏東市聘請吹班,許先生初期對吹樂不熟不知道到何處聘請吹班,後經他人告知,可找曾在布袋戲吹奏的林政諒先生,許萬來於是找來林政諒向其說明原因,林政諒同意亦找潘榮老先生來表演王吹,並原本計劃以錄音和筆記方式來記錄樂曲,但此次方式卻未成功。

在此期間,郭水泉先生有一段奇妙的經歷,郭先生新園烏龍人,曾學習北管樂吹,後在台北購屋定居,有段時日常在夢中夢見神明前來找他,並化出很多景象予其觀看,也見到一座尚未完工外形宏偉的廟宇,郭先生也曾請示神祇,得知是溫府王爺所化的景象,但其卻心存疑惑,後郭先生回故居要請祖先牌位到台北奉祀,忽然想起久未到東隆宮,因而特地到東隆宮參拜,當到達東隆宮時發現重建中的新廟和夢中所見相似,但還是不解夢中其意。

郭先生祭拜後尋訪友人林政諒,並向林政諒提夢中之象,交談才得知東隆宮正好缺少吹班,因而印證一切的夢境皆是溫府千歲所指引其與東隆宮結緣,時已祭典結束三個月的事;後林政諒和郭水泉拜訪許萬來述說經過,並一同到東隆宮向林雲騰說明原委,經林前董事長同意組成吹班,郭水泉於是再邀蘇明煙、蘇明丑、蘇明坪三兄弟加入。

初期成員不多,眾人以舊天公廟二樓為練習場所,民國七十二年初擇日安館,首任館主為洪楷安先生擔任,七十三年正式成立並取名「大漢樂團」,且首度為東隆宮開廟門安座大典和遶境演奏,時成員過少遂又招集,民國七十四年乙丑正科正式主持祭典科儀樂典的吹奏,由於有感成員們平日忙於工作,聚集練習不易,遂於七十六年招募對傳統音樂有興趣的青少年加入,九月正式成立青少年組,由許明章先生負責帶隊,亦聘請老師教導國樂、廣東樂、北管,七十七年戊辰正科首次參與遶境路吹,而青年組的加入有著一層薪傳的意義。

民國八十五年初,莊有明夫婦向許萬來建議成立婦女組,後得廟方和樂團的同意,立即訓練這群由漁村婦女所組的成員音樂基礎,以便日後在祭典期間發揮所學,而婦女組成員用心苦學,短短數月就能在朝隆宮的遶境中初試啼聲,且於八十六年丁丑正科參與遶境的吹奏;大漢樂團自成立雖有到各處表演,但希望有更多機會並積極參與各地藝文活動,於是於民國九十一年十月,以東隆宮大漢樂團名稱向屏東縣政府社會局登記立案並獲同意,團徽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團體標章,經審定核准,案號T-130835申請案號為091047986,並於九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公告,由莊有明先生擔任首任團長。

東隆宮大漢樂團,為直屬東隆宮的音樂團體,專為東隆宮慶典司琴吹奏,在平安祭典時改以神樂團來稱呼,其音樂性質含蓋了北管、廣東樂、和國樂,每個樂風各用於不同的場合,例如進行祀王祭拜和遶境行進時以北管為主,曲目有「一枝香」、「七寸蓮」...等等,敬獻則以廣東樂為主,使用的曲目有「漢宮秋月」、「宮燈舞」、「旱天雷」...等等,而在一般場所則以國樂為奏主曲,例如「龍飛鳳舞」、「風雲際會」、「河堤春曉」、「漁」...等等,也因此凡是加入大漢樂團的成員,他不只學一般國樂,更能學習到傳統北管樂曲和廣東樂,歷經二十年的吹奏東港鎮民已經熟聞這些北管樂曲,它亦成為顯示溫府王爺莊嚴神聖的代表了。

東隆宮大漢樂團對於招募成員不曾間斷,培訓的工作亦不曾停歇,由於成員認真學習,不論是參與演奏或比賽都獲得好評與佳績,目前總人數近兩百多餘人,分成人組、婦女組、青少年組。

東隆宮大漢樂團傳承培訓方式是,成人組員教導青少年組,當青少年組成長後熟悉樂曲及演奏技巧,再將所學教導新進成員,而婦女組亦然,之後再由音樂老師調訓,如此方式有著薪火相傳之義,這些成員不只是培養音樂的素質,也在培養地方音樂人才,他們肩上有著一擔使命感和責任心,不只是將樂傳承,更是對地方祭典奉獻音樂才能,亦使東隆宮祭祀音樂發揚光大。

 

東隆宮大漢樂團青少年組

 

 

東隆宮大漢樂團青少年組

陳進成拍攝 2008. 10. 10

 

東隆宮大漢樂團婦女組

東隆宮大漢樂團婦女組

陳進成拍攝 2010.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