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普庵寺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臺南市麻豆區埤頭小埤里4鄰小10-2號
電話: 06-5702801
主祀神明: 普庵祖佛
創立起始年: 1913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民國2年( 1913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10月)
建立沿革:

普庵寺沿革誌「不驚廿九暝,只驚董公生」,董公者即本寺奉祀之主神─普庵祖佛,其神像係隨同先祖施癸公等人,約於清康熙年間,由大陸祖籍地─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廿七都冷井埔(今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鎮牛竹巷)落腳麻豆堡過港(今小埤頭)開墾施琅將軍勛業地,迄今已逾三百餘年。

初至,普庵祖佛並無固定之廟宇奉祀,僅由爐主輪流迎回家中供奉,向例以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日早擲筊產生爐主,十一月廿六日信徒叩謝天地,十一月廿七日為祖佛千秋,家家戶戶無不虔誠膜拜,大肆宴客,無力者亦勉強為之,留下所謂「不驚廿九暝,只驚董公生」刻劃本庄早期農村社會醮神賽事之盛況,相沿成習至今。

逮日治時大正二年,本庄弟子陳振明先生,有感酬神賽事無固定之所諸多不便,乃發起籌建公厝,內祀主神普庵祖佛,並同祀觀音佛祖,池府千歲,中壇元帥,田都元帥,黑虎將軍。並於大正七年將廟名登記為「普庵宮」。斯時庄僅四十餘戶,嗣日本降服,(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時已逾一百餘戶矣。

民國三十八年本庄弟子陳振旺先生發起整修公厝。

民國五十二年,庄民因爐主選任意見分歧,有人提議重塑普庵祖佛金尊,另覓吉地於本庄庄南籌建寺廟是為─普天宮。

而前所草創之公厝,亦因歷經數十年風雨侵蝕,簷瓦頹隳,其普庵祖佛像再度由爐主輪流供奉。

民國六十三年,時任主任委員施受於先生有鑑於此,倡議重建,眾信士捐輸爭先恐後,同年正月二十八日擇定現址(其地八厘由施木崑,施鬧正先生樂捐)坐東朝西,動工興建。

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十日,午時入火安座,更寺名為「普庵寺」,並加奉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守印元帥、天虎將軍。

民國七十五年鐘鼓樓落成,並啟建五朝慶成祈安醮。民國七十八年再購置土地擴建廟埕。民國七十九年增建金爐、拜亭、倉庫。民國八十八年建造田都元帥神龕。民國九十年敬觀玉輦,義務救世。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廿九日因正殿多處損壞退火,移往臨時行宮供奉。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動工整修,並擇同年十月廿八日,午時入火安座。

總觀吾寺,重建之初千頭萬緒,如今楹桷輝煌,土木盈干、莊嚴肅穆,適足妥神明,慰心靈,庄民朝夕共處潛移默化,一似普庵祖師化身,所以然者,實有賴前主任委員施鬧正先生運籌惟幄始克完成,本寺興建既成爰泐石數語,記其始末,以垂久遠。

簡介與相關圖片:

普庵寺--外觀(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外觀(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中門(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中門(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內貌(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內貌(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主神普庵祖佛(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主神普庵祖佛(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龍龕福德正神(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龍龕福德正神(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虎龕註生娘娘(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虎龕註生娘娘(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田都元帥府(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田都元帥府(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田都元帥府神位(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田都元帥府神位(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田都元帥略傳碑.金獅陣沿革(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田都元帥略傳碑.金獅陣沿革(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沿革(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沿革(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神明聖誕日期(陳煥昇攝2011.10.09)

普庵寺--神明聖誕日期(陳煥昇攝2011.10.09)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觀音佛祖、

中壇元帥、

福德正神、

田都元帥、

天虎將軍、

註生娘娘

祭祀活動:

普庵佛祖十一月廿七日聖誕

十一月廿六~廿七日:值年爐主擲筊、叩謝公願、七星平安橋消災改厄(法會祝壽)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普庵寺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人
負責人: 施鬧正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陳煥昇
填表日期: 2011-11-15 21:05
祭祀族群: 泉州 三邑 (晉江、南安、惠安)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祖先攜來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無
運籤: 六十首
信徒組織:

一.中壇轎班會

二.小埤金獅陣

一百三十年前的今天先祖創立金獅陣,以堅毅的精神、執著的信念寫下了這一篇輝煌的歷史,至今故事仍流傳於這塊土地。一百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以緬懷的情感,武出民俗傳統技藝,開創金獅陣的一片天。

根據地方耆老口語相傳:於清末年間,大約西元一八七O年代,先祖因為謀生關係,時常至嘉義鹿草鄉施厝寮附近,從事農作活動。某日,巧遇當地舉辦廟會慶典,慶典中有一金獅陣,身手非凡高深莫測,威風無比非常突出。先祖於是心中起了歡喜心,發願有朝一日,必將其迎回麻豆小埤頭庄大展神威。事後與當地主事商議,決定以分靈方式移駕小埤頭並聘請當地拳頭師指導。終於在田都元帥神力相助及先祖努力奔走之下,不負眾望,在至今一百餘年前,創立麻豆鎮內第一陣武陣,命名為《小埤金獅陣》。並奉九天風火院、田都元帥府之田都元帥為陣中主帥,以金獅為神尊金身,操演時以金獅領陣,操演各種陣勢與武術。

金獅陣初創時期,由於田都元帥神威浩蕩,鄰近庄社亦有熱心人士,積極參與鼎力相助,例如:埤頭里廟後、林投內(今蔡賀寮)、西邊寮(今北勢里)等,因應時代變遷,只剩廟後秉持同祖同源的情誼,自創陣至今,從未間斷實為難得。然而好景不常,在日據時代,日皇政府頒布禁令,停止了一切宗教活動,致使金獅陣被迫沈寂一時,可謂是金獅陣的沒落時期。至台灣光復後,經田都元帥聖諭指示,再度復出,重展神威。想起農耕時代,先祖利用閒暇之餘,在各角落拳頭師指導之下,勤練武藝,等到廟會慶典,大展身手,這是鼎盛時期的情景。此時金獅陣所到之處,無不人山人海佇立圍觀,掌聲如雷盛況空前,也因此「小埤金獅陣」名號,才會遠近馳名,聲名大噪。

本金獅陣的組成大約需要六、七十人,為維持傳統陣法,以及拳術表演,偶爾聘請拳頭師外,均以上一代傳下一代方式世代交替。遇有廟會慶典活動時,才會正式開館,請獅祖監陣,敬拜田都元帥後,開始操演活動。金獅陣的表演,分為兩大部份,一部份是陣勢,一部份是兵器表演。陣勢包含獅頭走陣、單行、牌對、泅仔游等;兵器操演包括十八般兵器表演、空手拳術、九尺、九尺連環、丈二等;獅頭亦表演獅翻沙、獅舔尾、殺獅、獅旦表演等。其中以九尺及九尺連環為本陣的特色,全部表演時間約須二個多小時才能完成。現在工商社會,工作繁忙,能順利出陣,實在不容易,本陣能傳承先祖精神,未曾間斷,應歸功於田都元帥聖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