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黎明玄武宮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300
地址: 黎明村黎東路274號
電話: 08-7703434
主祀神明: 玄天上帝
創立起始年: 1749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清乾隆 14 年( 1749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11月)
建立沿革:

依據黎明「玄武宮誌」記載:最早祖廟,原號「北極殿」,在清乾隆年間建於高樹鄉鹽樹村溪岸,供奉「玄天上帝及中壇元帥」。清咸豐年間,因隘寮溪氾濫,犁頭鏢先民因此流散,經 過數次遷移後定居於現在黎明村所在位置。先民 為感念鹽樹祖廟神明保佑,從此在農曆三月初三慶祝「上帝公生」時 ,於「大廟」慶祝上帝公萬壽至今,但因廟裡香火來自鹽樹「北極殿」,所以黎明村民必須在三月初二先到「鹽樹請火」 ,有「不忘本」的意涵。

 

資料來源: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lm7701200/c03.html

 

 

玄武宮尊奉北極玄天上帝,「北極玄天上帝」是北斗星之斗主,腳踏龜蛇,手持七星寶劍鎮孚北方,並統率五營雄兵,降妖伒魔;因神威顯赫,是道教神格極高之神明,地位崇高,俗稱上帝公、帝爺公。玄武宮廟貌歷經三次修建,本宮創建於大清乾隆十四年(西元 1749 年),歲次己巳,原號「北極殿」,係竹造茅舍,香火源自大陸漳州,至今仍保存有「漳州鎮中營 弟子楊有祥」答謝之古石香爐一只,係鎮宮之寶。「北極殿」歷經百餘年再加上洪水氾濫成災,犁頭標部落三次遷移,於民國初年遷至現址,遂於民國十七年(戊辰年)重建竣工,易號為「玄武廟」,廟體為土磚建築;至民國六十四年因信眾漸增,原廟格局小又老舊不敷使用,村民倡議重建,並組織重建委員會籌備,在全村村民齊心協力下,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初六興工改建,民國六十八年(己未年)九月二十八日竣工落成,玉旨諭示廟名為「玄武宮」,落成慶典時並舉行祈安清醮,為當時村莊盛事。
 
資料來源:全國寺院宮廟基本資料 http://www.moi.gov.tw/files/civil_download_file/19.屏東縣.pdf
 
簡介與相關圖片:

廟貌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正立面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正殿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石碑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碑誌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宮誌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玄武宮中壇元帥史誌暨沿革

(拍攝者:張薰云,2011.11.15)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中壇元帥、大崗山觀音佛祖、北港媽祖、 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祭祀活動:

 

三年一次「王科慶典---王船祭」
3 月初 1 至 3 月初 4
黎明玄武宮三年一次的主要慶典是「王科慶典---王船祭」乃是配合玄天上帝之萬壽日進行。一般而言,王船祭常見沿海
鄉鎮舉行,而位居內陸的黎明村則因於清朝時,曾有地方仕紳考中『武舉人』,因此享有迎王爺遶境之殊榮;活動從農曆
3 月初 1 進香、初 2 請火、初 3 請王至初 4 上午送王(燒王船)止為期三天半,村民自組陣頭,如宋江陣、龍陣、大鼓陣、牛犁陣、桃花陣等卂與活動並配合神轎全村遶境;值得特別強調的是,黎明村的「過火」儀式,過火係以 3600 斤木材燒成炭火後以竹竿攤帄,絕不灑鹽米降溫,開火門儀式後,人員及抬神轎者即赤腳孜然通過,可見「玄天上帝」的神威顯赫,黎明村的王科盛會可說非常完整的保留了地方傳統祭典之意義及特色。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玄武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人
負責人: 蔡天降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玄武宮係 68 年 9 月 28 日重建落成,建築係採閩式「翹脊燕尾」飛簷之造型、五門兩殿式堂構配置,正殿兩旁配護室,上層係鐘鼓樓;屋頂係歇山式、重簷設計,以剪粘方式塑成人物、花木、飛禽走獸等裝飾,外觀華麗豐富也象徵瑞兆及寓意吉祥;兩殿主體結構共有龍柱  4 支、紅色廊柱 8 支各刻有對聯點出宮名及對玄天上帝神蹟的表彰;牆壁有忠孝節義歷史典故之浮雕及彩繪,加上宮前大小二對石獅鎮守,整體建築上表現出「祈祥納福、趨吉避凶」的意義。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張薰云
填表日期: 2011-11-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