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Center Logo

帝仙宮

在地圖上檢視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政府官方資料
座標定位方式: 住址轉址定位
地址: 高雄市橋頭區仕和里神農巷14號
電話: 07-6113533
主祀神明: 五穀仙帝
創立起始年: 1738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大全): 咸豐七年
創立年代 (台灣寺廟概覽): 清咸豐七年創建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乾隆3年( 1738 )(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4。)
  • 民國74年( 1985 )(《高雄縣宗教之美》,高雄縣政府,2010)
  • 咸豐7年( 1857 )(林衡道,《台灣寺廟大全》,1974)
  • 咸豐7年( 1857 )(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建立沿革:

 

址在仕和村神農巷,主祀神農大帝(俗稱老祖), 據聞本庄老祖與大社老祖是兄弟,最初由先民隨鄭成功奉神像來台,乾隆三年(1738)募款建廟於此。但據(橋頭鄉志)云,帝仙宮始建於雍正十年 (1732),也有建於永曆年間之說,同治六年(1867)為颱風所毀。隨後歷經三次修建,即咸豐七年(1857)、大正十三年(1924)、昭和十年 (1935)。咸豐七年之建廟,係由馬頂、馬蛟捐獻廟地(何培夫 1995:76 一 77),本庄有志士紳樂捐建廟資金,歷時四十二天,當年 三月廿四日 建成, 四月十八日 開工塑像, 四月廿四 日 慶成入火。光緒四年(1878)郭心得獻園一所,為本廟油香(何培夫1995:78一79) 。但據(鳳山縣采訪冊)所載,係咸豐八年(1856)由歲貢生許秉緞重建,廟租六石。帝仙宮於民國四十九年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六十六年舊廟遭颱風破 壞,七十一年第五屆管理委員會提議重建,遂在仕隆、仕豐、仕和三村內由居民出丁錢,次年破土興工,七十四年完成,七十七年舉行五朝建醮法會。

仕隆最早包含仕隆村與仕豐村,六、七年前因人口增多而增設仕和村。帝仙宮之祭祀範圍包括現在仕隆村 30 鄰、仕豐村 28 鄰、仕和村 35 鄰,全部約三千二、三百戶,人口約一萬人。目前由外地遷入的人口較本地人多,本地人中以許姓最多,約佔四分之一左右,許姓祖籍福建漳州府長泰縣,此外陳、 馬兩姓也有不少。

帝仙宮供信徒安太歲,一人一年 300 元,也可安光明燈,一燈 300 元。每逢元宵,信徒可來乞龜,有一千斤、五百斤,也有十斤、五斤的龜,柑也有,此是古例。仕隆有三個乩童,都是仙公祖的乩童,皆男性,本庄人。廟內有輦轎 仔,但很少人問,都是熱鬧才出來。有藥籤,男女通用,共六十首。運籤也是自古即有,首籤第一句是「日出便見風雲散」。

帝仙宮每年卜三個爐主,一村一個爐主,由鄰長擔任頭家。設有管理委員會。共有廿一個委員,三個監察員,每四年改選一次。仕隆現有一個大鼓陣,共廿四人。獅陣 則有一百人左右,與大鼓陣的歷史差不多,約成立於日據時期,現皆由廟方管理及負責經費。帝仙宮三樓陵霄寶殿,現是明恭堂(鸞堂)活動的地方,以前有鸞生 二、三百人,許西瑞也參加,現在人數較少。明恭堂有誦經團,以前還有南管之樂生十幾人,現在沒有了。

資料來源: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4。

簡介與相關圖片: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主祀神農大帝(俗稱老祖),左祀地藏王菩薩,右祀福德正神。

祭祀活動:

每年七月之前巡境一次,不一定那一天,在三村內巡境,二天就巡完。七月底以前選一個體拜天,大家公普,排出來的祭品約有二百桌左右。一年有四次犒將,即正 月、六月、十月、十二月,以前是各戶拿祭品到廟前祭拜,新廟落成之後,改為參加者一人交 200 元,拜後會餐,每次參加者約二百人左右。落成之後曾去田寮鄉刈山香,是在水裡刈香,地點是神明決定的。

資料來源: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4。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帝仙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人
負責人: 邱光華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廟前有市場,右側兩層樓建築,上樓為市場,二樓為仕和社區活動中 心,左側亦是兩層樓建築,一樓亦為市場攤販。市場之租金收入,歸廟方所有。帝仙宮為一魏峨大廟,有三層樓高,正殿挑高有兩層樓高,三樓為陵霄寶殿。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林美容《高雄縣民間信仰》,高雄縣:高雄縣政府,1997.4。

填表資料
填表日期: 2010-06-01 00:00
祭祀族群:
分靈系統:
移民廟宇:
香火來源:
年例請神:
王爺選項:
籤詩
藥籤:
運籤: